台灣TB新聞網
新聞首頁 > 兩岸藝文新聞 > 鴻禧美術館藏登陸 引兩岸學者熱議
分享到臉書FB!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twitter!   作者:新聞部 時間:2015-05-04 人氣:

鴻禧美術館藏登陸 引兩岸學者熱議

(台灣商報新聞)台灣鴻禧美術館藏十九世紀中國繪畫展四月十七日在遼寧大連現代博物館開幕。

鴻禧美術館藏品豐厚,尤以書畫、瓷器、鎏金佛像、文人清玩等文物最具特色,在海內外享有盛譽。此次,鴻禧美術館從庫藏的書畫藏品中,精選出六十位畫家的一百多幅(組)作品,以六個 單元的形式歸納總結了十九世紀繪畫成就與特點,其中既有以“四王”為代表的傳統繪畫藝術,也有吳昌碩、齊白石等近現代書畫大家的銳意革新之作,可謂精彩紛呈。

台北故宮博物院研究員許郭璜以《書與畫的聯屬及發展》為題,講述了“書畫同源”的含義:“寫字有書法、字法、章法、篇法。縱橫得勢,筆意顧盼,前後呼應,承接得宜。書如是,畫應亦 如是。明代沈周書法上筆法勁捷,用筆有力,將書法的力道運用到繪畫,達到‘書枯畫潤,結體有方’的效果。”從唐朝到元朝,書與畫的聯屬從無意到刻意為之,到晚清時期,書與畫的聯屬 已經發展到了成熟階段。

台灣藝術大學造型藝術研究所教授王耀庭以元代趙孟頫所言開篇。王耀庭談到摹古追求時強調:“一位音樂家或樂團之演奏名曲,聆賞的是演奏者對名曲的詮釋,各有巧妙不同,無人以為是抄 襲解。看中國畫的摹古風亦作如是解。摹古不是百分百的照抄不誤,而是要透過古人的墨法表達自己。”

湖北省博物館研究員王紀潮以《吳昌碩與齊白石》為題,從社會經濟學角度看十九世紀繪畫觀。 

鴻禧美術館研究員楊敦堯說:“商業資本主義的滋長,以商賈為主流的市民階層崛起,潛在地引發著中國思想文化的變革。相應之下,中國繪畫也向近代轉型,以淡雅為宗的文人畫已經無法滿 足繁華城市生活的情調,視覺性較強烈的浙江畫系迎合上海城市趣味而得以發展。

鴻禧美術館藏登陸 引兩岸學者熱議

▲鴻禧美術館藏登陸 引兩岸學者熱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