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TB新聞網
新聞首頁 > 兩岸藝文新聞 > 故宮推出「銀燦黔彩─貴州少數民族服飾特展」
分享到臉書FB!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twitter!   作者:新聞部 時間:2015-06-14 人氣:

故宮推出「銀燦黔彩─貴州少數民族服飾特展」

(台灣TB新聞網)國立故宮博物院推出「銀燦黔彩─貴州少數民族服飾」特展,由國立故宮博物院與貴州民族文化宮、輔仁大學織品服裝學系共同策劃主辦,大力推動及促成其事者是孔文吉立法委員所帶領社團法人台灣原住民族生存發展協會。展覽精選服裝、織品、銀飾,以及最足反映黔省史地風物的珍貴圖籍文獻,引領觀眾分由不同面向領略貴州少數民族服飾之真之善之美。

「銀燦黔彩─貴州少數民族服飾特展」展覽共分3大展區174組件展品,讓您一覽無遺。故宮表示,在此之前,從未舉辦過以中國西南少數民族服飾為主題的展覽,此次透過3各單位共同合作,及社團法人台灣原住民族生存發展協會孔文吉立法委員的鼎力協助之下,終於在故宮首次呈現貴州少數民族服飾的風采。

「銀燦黔彩─貴州少數民族服飾特展」展覽分為「民族的徽誌─貴州世居少數民族服飾簡介」、「巧奪天工的服飾工藝」、「黔史風土」三大單元,並以介紹貴州少數民族服飾承載的文化意義及其歷史變遷為旨趣。

在第一單元展區「民族的徽誌─貴州世居少數民族服飾簡介」,您可以看見貴州各地少數民族服飾的傳承發展,雖然地勢不便,卻未阻礙彼此交流,彼此影響。貴州少數民族人數最多的是苗族,旗下支系服飾皆各有特色。苗族強調婦女製作土布,因而有「不做不像人、不做不成方、不做不成苗」的俗諺,顯示服飾在其民族文化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如〈台江施洞苗族之女盛裝〉(貴州民族文化宮藏〉,顯示該族擅長於刺繡和銀飾加工,其中以「破線繡」工藝聞名。所繡圖案充滿靈性,誇張大膽,更蘊含童趣。該族並是苗族最常佩戴銀飾的支系之一,尤其是「泡項圈」,這是苗族自創的銀飾造型物,據說源自水泡幻化而來的美神「仰阿莎」,一般疊戴至少都會三件以上,甚為燦麗。

第二單元「巧奪天工的服飾工藝」,展示染、織、刺繡、銀飾等工藝技法的代表文物。染色是織品服飾色彩的基礎,透過蠟染等技法,可形成各種紋樣。如背兒帶是用以包裹和揹負、繫綁幼兒時,所使用的布帛寬帶和被子,可謂是最親密的束縛。背兒帶的圖案多為自然物象,如鳥、魚、蝴蝶等,有祈求天地庇佑兒童之意。二十世紀中葉的〈凱里市革家蠟染背兒帶〉(輔仁大學中華服飾文化中心藏),即以蠟繪製防染後再以藍靛染色,呈現出捲草和鳥,構成團花的設計,生動有趣。刺繡技法上,苗族大量使用平繡,在刺繡技法上,大量地使用平繡,但在鳥眼處使用鎖繡做框,形成層次感,另外也在不同繡片的接合處使用千鳥縫做為配色裝飾,令人嘆為觀止,如〈榕江縣興華鄉苗族百鳥衣 背面〉( 輔仁大學中華服飾文化中心藏)。

而銀飾部分,更是讓人印象深刻的貴州少數民族工藝。銀飾除反映出製作技法,也反映著家庭財富的象徵及族群身分,故銀飾的樣式無不華麗繁複。此外,尚蘊含著眾多象徵意涵,如吉祥如意、規避凶邪、美好幸福等,更承載著贈送者與配戴者的人生觀。貴州的銀飾以苗族為主,其類項主要有頭飾、項飾、手飾、腳飾、衣飾等,可謂從頭到腳無一不含,並各有精巧之處。如居於一○七展廳中央的〈苗族花鳥銀帽〉(貴州民族文化宮藏),係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徵集自爐山縣,為當地苗族年輕女子盛裝的頭飾,並是該區苗族服飾的典型性標識物。

第三單元「黔史風土」中,本院原典藏之〈職貢圖〉(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及購藏的〈苗蠻圖〉等,便生動描繪了當地民情風貌、生活百態。乾隆年間宮廷畫家謝遂繪製的〈職貢圖〉第四卷,收有雲南、貴州等省邊疆民族,以七十八組男女為主的圖像,上方並附滿漢文圖說,簡介該族歷史、服飾與風俗等特色。以花苗為例,畫中苗女身著藍底寬袖大衣,綴有多個方形圖案。雖然模糊不清,但根據圖說,應係示意為蠟染製成,「花紋似錦」。又如貴州黑苗的部分,圖中即繪著黑衣裙之苗女,髮髻插三長簪,領口袖沿均以紅、深藍、藍、深綠、綠五色裝飾,似與文字描述相合,然與今日所見黑苗服飾的裝飾風格距離稍遠。

故宮預告,未來在故宮嘉義南部院區中,亦將推出以故宮典藏織品為中心的「錦繡繽紛-院藏亞洲織品展」,匯聚亞洲各國多方服飾文物,屆時,相信必將再帶起一股服飾文化的關注焦點。

故宮推出「銀燦黔彩─貴州少數民族服飾特展」

▲故宮推出「銀燦黔彩─貴州少數民族服飾特展」

故宮推出「銀燦黔彩─貴州少數民族服飾特展」

▲故宮推出「銀燦黔彩─貴州少數民族服飾特展」

故宮推出「銀燦黔彩─貴州少數民族服飾特展」

▲故宮推出「銀燦黔彩─貴州少數民族服飾特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