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TB新聞網
新聞首頁 > 兩岸藝文新聞 > 張道壽的陶塑藝術及書畫藝術
分享到臉書FB!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twitter!   作者:記者陳奕澄 時間:2017-04-28 人氣:

張道壽的陶塑藝術及書畫藝術

(台灣TB新聞網/文/中國書畫院長王紅莉)張道壽字青石,一九五七年生人,祖籍山東青島,現住河北石家莊,堂號:青石陶居,翰沖齋。參加河北美院國畫班學習進修。現為中國書畫院高級院士、中國書畫院花鳥藝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五老書畫院常務理事、河洛書畫院副院長、三曹書畫院工藝美術師、名譽院長、青石陶居藝術總監、邢台市邢瓷燒制技術研究院副院長。

藝術生崖在繪畫上得益於中國著名書畫家王紅莉先生,成為入室弟子。在書法上師從中國著名書法家熊基權先生。在陶塑上得到中國著名雕塑家劉煥章先生親自指導。

藝術作品有書法作品、國畫作品、篆刻作品、陶藝作品、雕塑作品、牆飾作品等。作品曾獲央視頻道<優秀作品獎>、中國書畫院韓國展、獲頒<藝術成就獎>、參加南京翰墨中華魂全國名人名作書畫展獲<優秀作品獎>、中國民間中醫藥研究開發協會以藝術家的身分被授予<愛心大使>稱號。

欣賞張道壽的畫作,欣賞他(陶塑)藝術,解讀他的(甲骨文)、(行草)書法、品讀他的寫意人物畫風如春風拂面。 欣賞張道壽作品的同時,也在品人、品俢養、品作為。張道壽的陶塑藝術可瞭解中國歷代陶塑藝術鮮明的民族風格、藝術特色、表現手法,以及當時人們的審美觀念和審美形式。

張道壽的陶塑藝術,融古今而不泥,其陶藝人物創作,能工善意,使作品具豪放優雅、雋永傳神,張道壽是陶塑藝術特色的拓新者,有效地將書畫、篆刻、浮雕融合陶塑藝術中,他創作的“達摩”、“羅漢”、“帳房先生”達到傳神寫照,栩栩如生。帶給了作品一種全新內涵。

張道壽陶塑造型藝術得益他恩師劉煥章造型藝術上的啟發和指導。受到傳統陶塑藝術的薰陶,更是他對中國的陶塑藝朮不解情緣。陶塑造型藝術取之恩師脈系。吸取精華學而用之。他藝術取向與特長,選擇量體定位手法,陶塑以雕塑造型表現形式。

他的陶塑創作分為圓雕、浮雕兩類,結合現代雕塑來區別於其它藝術門類,形成獨特藝術風格。他的陶塑創作達到超凡脫俗境界。同時作者的審美意識、才使他的陶塑作品媲美生輝,源遠流長。

其作品精湛富有生命張力,他注重藝朮與書畫同源的有機結合。他作品簡練、樸實、單純明快,作品裡透著包容並蓄、彰顯融匯中西,令人為之驚歎、震撼。

張道壽的書法創作得益于我國著名書法家熊基權先生、張道壽的行草融合多種風格 行筆剛勁清秀,浸墨中骨力內斂,古樸典雅而氣運貫通,作品字行間雄秀流暢,氣勢豪放,灑脫飄逸,盡顯剛柔相濟。 張道壽的甲骨書法作品,是“無聲之音,無形之象”。

其作品融入陰陽、黑白、大自然形象的變化,遵循了大自然的變化法則。有種造型美感,創意設計具有前瞻性,符合現代造型藝術,是傳統的傳承與現代的創新,具有民族性與時代感,具有一定人文思想內涵和較完美的造型藝術表現力。

張道壽的甲骨文書法的創作更有獨到感染力,具有獨特的書寫模式,以現代筆、墨、紙為載體展示中國殷商流傳之書跡。使甲骨文書法散發出一種醉人的恒久古香。書畫創作以瀟灑飄逸、渾厚穩重,筆墨黑白、幹濕濃重、蒼勁有力、運筆線條流暢等技法,痛快淋漓地彰顯了中國書法之美,堪稱書法精品。

繪畫得益著名畫家詩人王紅莉先生。張道壽的寫意花鳥畫,播布研精,落落珠玉,鋒纖往來,筆墨疏密相附。無色而具畫蘭的優雅,無聲而有音樂的和諧。他筆下寫意花鳥畫之作,用書法線、點、浸墨組合繪畫,著色溶和入透視光度。花朵剛柔相濟之形讓畫展示出髙貴之的美。葉色佈局筆墨恰到質感之效果,枝杆穿插有序,疏密撘配遠近相須,線條筆劃形態處處可尋到書法功力,畫的內容和思想感情的起伏變化,以空間佈局構成優美的章法,使畫面結構變化及其微妙。張道壽的作品,創作出精神風度和心靈意境,生活情趣和審美的追求,具有氣勢豪放和強烈的藝術色彩。

張道壽的諸多作品是他厚積薄發的結晶,厚實的文化底蘊終於讓張道壽打下陶塑藝術根基,他在藝海創作中巧奪天工,也是張道壽二十多年勤奮耕耘的結果。欣賞他作品是富有魅力的藝術致美。欣賞張道壽的陶塑藝術、欣賞他的甲骨文書法、欣賞他的繪畫藝術、是心靈美的享受,如清風拂靣令人心廣神怡。

張道壽的陶塑藝術及書畫藝術

▲張道壽的陶塑藝術及書畫藝術

張道壽的陶塑藝術及書畫藝術

▲張道壽的陶塑藝術及書畫藝術

張道壽的書畫作品

▲張道壽的書畫作品

張道壽的甲骨文書法作品

▲張道壽的甲骨文書法作品

張道壽的陶藝作品

▲張道壽的陶藝作品

張道壽的陶塑作品

▲張道壽的陶塑作品

張道壽的雕塑作品

▲張道壽的雕塑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