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TB新聞網
新聞首頁 > 全民專欄 > 台灣缺水危機成為揮之不去夢魘
分享到臉書FB!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twitter!   作者:劉志成 時間:2015-04-15 人氣:

台灣缺水危機成為揮之不去夢魘

(全民專欄 / 劉志成)台灣面臨雨量創六十七年新低的大旱危機,已實施相隔十年後,首次再見的第三階段限水;台灣降雨九百多億噸,卻有五百多億白白流到海裡,就因政府總是抱著投機心態「靠天吃飯」,從沒用心做好水資源管理。

政府每年投入近百億元為水庫清淤,形成利益集團,卻總是事倍功半、緩不濟急,現有水權又被壟斷無法彈性調配,若再不徹底檢討,缺水危機勢必變成揮之不去的夢魘。

二○一三年,世界經濟論壇調查對全球經濟最大的影響因子,當時「水資源」是第二名,今年已躍升第一,水資源缺乏及管理不當,動輒影響全球經濟,台灣更是明顯的縮影。

其實,台灣降雨不少,問題是留不住,台灣每年平均降雨約三千五百毫米,較全世界平均約九百毫米多出三倍,是全球第二降雨多,一年總降水逾九百億噸,但每年可用水量僅剩一百八十五億噸,平均每人僅約三千九百五十立方公尺,遠低於全球每人三萬二千立方公尺,是全球第十八缺水國,可用水量倒數第二。

台灣有百分之八十降雨留不住,每年高達五百多億噸的水流到海裡,留下的水不敷使用,還抽取五十多億噸地下水,不僅常缺水,更衍生另一環境破壞。

由於氣候變遷,使降雨變強卻變短,台北地區二十年來每年降雨日數就少了廿八次,但單位時間降雨卻增大,超過排水量,造成水災,且台灣降雨量集中在夏季,佔七至九成,尤其倚賴梅雨與颱風,但颱風登台減少且越少雨水,偏偏水庫又多淤積,調水儲水功能大減,因此三年一小旱,十年一大旱勢必變多。

目前全台四十六座主要水庫,設計容量四十三億多噸,但淤積嚴重,有效蓄水量僅廿三億噸,要滿足每年上億噸用水需求太難,政府投入龐大經費清淤,或用抽沙船抽水庫底泥,或用攔沙壩淺層挖砂、動用砂石車搬運,依水利署說法,處理一方淤砂要三百元起跳,近期叫價達六百多元,等於清淤一千萬方就要六十億。

在八八風災一次就沖下百億噸砂土,而全台一年兩百八十萬噸到四百萬噸的清淤速度,根本緩不濟急,曾文水庫目前淤泥估計百年還挖不完,清淤就像大筆鈔票丟在水裡。

河川從上游沖下泥砂,再沖到下游入海,其實是自然現象,因此清淤可運用自然原理,利用簡單物理概念「虹吸」技術,亦即利用小船以攪刀去攪拌水庫的水與底泥混合,再利用攔砂壩或在水庫上方,與底下排水洩洪道的高低位差,設條管線,稍微用電製造抽引力,將水庫泥水的混合液吸出,引導到下層水道自然往下流,不用一鏟一鏟挖,大陸長江三峽就是利用洩洪直接把沙子帶走,此法尤其可在豐水期,利用河水自然的自然沖力,把底泥順勢帶走,清淤事半功倍,所需成本不到目前百分之一。

有人曾警告,清淤龐大經費已形成很大的利益集,提出任何較便宜的清淤技術,可能惹來殺身之禍,由此可知除淤在水利工程並不難,端看政府有無決心要做好。

儘管台灣每人可用水量在國際倒數第二,但每人每天均用水量兩百八十公升,日本每人才一百九十公升,且日本的企業廢水回收率達九成,台灣回收率卻在國際中很落後,顯示用水十分浪費。同時,台灣自來水價每立方公尺僅十‧八元,是新加坡四分之一、日本七分之一,很不合理,台灣近五年平均每戶水費二七七四元,平均家戶所得約一百四十七萬元,水費僅占所得百分之○‧二六,工業用水費更低廉,一年工業產值可達十三兆六千多億,水費僅占百分之○‧○五四,面對缺水,必須提高水費「以價制量」。

水庫缺水,除民生動盪,更會衝擊經濟,有人形容是「國安問題」,因此水資源管理應從水利署提高位階,由國發會統籌管理規劃,政府不能再怠惰,水的分配及運用要提高效率,更重要的是要把流到海裡的五百億噸雨水留下來、找回來,台灣才不用再受缺水之苦。

台灣缺水危機成為揮之不去夢魘

▲台灣缺水危機成為揮之不去夢魘

標籤:全民專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