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TB新聞網
新聞首頁 > 全民專欄 > 北宋繪畫藝術發展分期之研究(上)
分享到臉書FB!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twitter!   作者:陳海贊 時間:2016-01-25 人氣:

北宋繪畫藝術發展分期之研究(上)

(全民專欄/陳海贊)中國傳統繪畫的基本形式,從題材、構圖、筆法、內涵、風格的演進及美學觀等角度出發,探討北宋的繪畫脈絡,追溯宋徽宗以前,北宋繪畫的發展軌跡,試圖梳理出北宋繪畫的淵源與影響宋徽宗創新的最大因素。

中國畫的起源是以人物畫為主,一直到唐末五代,人物畫仍是主流之地位,盛唐時,為人物畫的第一個發展高峰期。至宋代,人物、山水、花鳥畫才並行發展,並且逐漸擺脫繪畫的政教功能與宮廷裝飾性,成為獨立的藝術。宋代以後可以說是中國畫史上之黃金時期、書畫史的高峰,並達到歷史上之最高水準;對此一時期與山水並行的花鳥畫門的內容特色、演變和發展等深入的研究後,發現應該是與宋徽宗的大力提倡有關,從畫史文獻上花鳥畫門的考察,繪畫的發展與其時代歷史環境息息相關,所以宋代的藝術活動,因爲帝王設立畫院提供了贊助的環境,使宋代畫院成爲當時藝術創作中心。北宋中、晚期文人畫興起,成爲院外的一支主流,與宋徽宗繪畫的淵源和流變有關,而宋徽宗的雙重身份與愛好寫生的精神,和南宋初期受宋徽宗詩題文學影響及小景畫作的流行,皆有密不可分關聯。

在繪畫方面,北宋、南宋風格之變異,為中國藝術史上最精彩的一部份。北宋的山水氣勢磅礡,大山堂堂之巨作,到了南宋漸趨精巧之冊頁,且漸漸強化個人主觀的構思,並善用畫面的空白與筆墨的渲染,創造出一種空靈且具有韻味、抒情的效果。

北宋成為中國繪畫藝術發展之典範,其中山水畫、花鳥畫更是創新,尤其花鳥畫成為院畫理想寫實的正宗之寶。以宋徽宗為主之北宋作品為歷代臨摹之主流,而文人畫成為後代文人墨客之寵愛,使宋代繪畫成為後代藝術之代表體系。究其原因,至少可分為下列幾個階段探討:

一、帝王的喜好對藝術發展之影響

北宋立國之後,成立翰林圖畫院,延攬來自西蜀與南唐的宮廷畫家。北宋初期畫院,繪畫風格承繼了晚唐及五代畫風,花鳥畫科因五代、西蜀與南唐之花鳥名手,如黃筌、黃居寀父子及徐熙等人而有蓬勃之勢。唯此時期的山水畫,並不受皇室重視。

北宋初期,畫院為滿足皇家、統治者,進行宮廷美術裝飾的功能性製作。此時期的繪畫作品是從玩賞、鑒戒到裝飾為主要目的,滿足皇家「工整華麗」之審美趣味,對早期美術教育的影響很大,宮廷生活的人、事、物等作品,成為當代藝術家相互仿效之主流,因此美術創作功能大為減弱。

這些為帝王歌功頌德的裝飾作品,對創作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尤其是人物畫的發展更是形成高峰。

二、北宋理學對繪畫思想的影響

當代藝術家講求真實繪畫的自然,於是「格物致知」成爲宋代理學家的重要追求概念。程頤、程顥講「一草一木皆有理,須是察」,探尋自然萬物之「理」。朱熹更是明確地說:「天地中間,上是天,下是地,中間有許多日月星辰、山川草木、人物禽獸,此皆形而下之器也。」所以說明宋代藝術家在時代性理學的影響下,對於山水畫、花鳥畫自然觀的美學認識,與魏晉隋唐時期的審美觀發生了巨大變化。

在理性和審美情感的雙重認識,宋代藝術家在時代的文化潮流中是把握了「格物窮理」的繪畫思想,試圖把握個人藝術理想。創造出一種奧妙,並探討深入研究自然物象與筆墨的關係,體悟自然萬物的真理。

三、「下題取士」─詩畫融和的理念與實踐

文人,重「神」而輕「形」的理論。「傳神」具有形而上的性質,是無限的,而相對的「寫形」則是形而下的。文人畫在「寫形」的構圖層面,虛實大多體現在疏密佈置或繁簡的安排上。而在「傳神」的意境層面,則複雜的多。意境創造的真諦就在於因實而生虛,藉由有限的畫面中的虛實而營造出超出畫面之外的空間與時間的無限。

文人畫因題詩創造出來的意境空間,導入多元的藝術境界,與宋徽宗的美學思想符合,因而促使宋徽宗提倡「畫學」以選取人才,並施行藝術教育,以提高畫院繪畫的素質,始有詩畫融和,「下題取士」的理念與實踐之產生。「下題取士」的考試制度是值得注意的考試辦法,「以古人詩句命題」、「以所解義觀其能通畫意否」,都說明了「畫學」考試的題目與目標,是以能通畫意作為評審的標準。

畫家:陳海贊。 題目:四季花鳥。 145×145公分。 年代:2012.05

▲畫家:陳海贊。 題目:四季花鳥。 145×145公分。 年代:2012.05

陳海贊歷經近四十年的教學研究與寫生創作耕耘,精通書畫(尤擅水墨山水、花鳥畫作)。近年來從繁複的山川,極力探尋出節奏與規律,輔以裝飾、組合,並經營出色彩艷麗和淡雅交織的和諧;其筆觸墨跡韻味細致,卻氣勢磅礡,作品盡情揮灑,充滿勁傲狂放的氣勢與曠達深遠;一花一草、山川大地、朝陽餘暉…,千姿百態、生機勃勃,皆能引起觀眾共鳴。

▲陳海贊歷經近四十年的教學研究與寫生創作耕耘,精通書畫(尤擅水墨山水、花鳥畫作)。近年來從繁複的山川,極力探尋出節奏與規律,輔以裝飾、組合,並經營出色彩艷麗和淡雅交織的和諧;其筆觸墨跡韻味細致,卻氣勢磅礡,作品盡情揮灑,充滿勁傲狂放的氣勢與曠達深遠;一花一草、山川大地、朝陽餘暉…,千姿百態、生機勃勃,皆能引起觀眾共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