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TB新聞網
新聞首頁 > 全民專欄 > 《文創漫談之39》三論影視音人才的培育與就業
分享到臉書FB!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twitter!   作者:新聞部彥伶 時間:2016-07-06 人氣:

《文創漫談之39》三論影視音人才的培育與就業

(全民專欄/陳天授)台北市文化局自5月起,辦理影視音人才招生的消息一出,截至6月30日的公布錄取名單41人、備取32人,其中有25%是高一升高二學生,11%是高二升高三,也有大學在校生。儘管有些學生必須休學重讀高一,但仍可感受到他們熱愛有關電影、電視、影像、廣播、流行音樂等領域的學科,渴望學習完成之後能夠順利進入影視音產業的職場,一展身手。

這一趨勢,我在先前的〈試論和再論影視音人才的培育與就業〉二文中,就已約略提及。因為,我從學生的修習課程,和學生課外的參與活動,就可以同樣感受到,特別是科技大學的學生。往昔科技大學開設學程比較重視產業經營管理的理論,近年來受到影視音產業正夯的影響;加上,新政府將其列為是國家經濟發展中的「戰略性文創產業」。學生對於學習影視音產業的專業技能不但感到興致高昂,對於未來的就業也充滿信心。

因此,我們不得不擔心現在的學生只見到影視音,這行業光鮮亮麗的一面,一味追逐浮誇虛華的表層,而忽略了影視音業要發展的好,還是必須具有深厚的藝術文化底蘊。當然,我們不是要塑造每個人都要成為有如:李安、侯孝賢、吳念真、胡德夫,乃至於流行音樂的江蕙、鄧麗君、鳳飛飛等人,在藝文界的發光發熱,但每個人至少都要學習他們,發展出有自己獨特的文化風格。

這一兩年來,我在開設的通識課程,最常播放給學生觀看的一部紀錄片《台灣人在滿州國》。這部講述1930年代日治時期,一群台灣菁英勇闖東北滿州國的故事。它的製作完成,除了要具備拍紀錄片的專業技術之外,在內容上也要有歷史、文學的深厚底蘊,特別是刻畫片中主角謝介石,一生換5國籍而不忘的台灣情感,讓學生能進入謝介石的感人內心世界,這是影視音業要能發展得成功的核心元素。

今(2016)年5、6月間應邀來台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在其受訪中感嘆:現在的廣告、香水、服裝成為當代藝術展的主角,太荒繆了,扼殺了真正的藝術創作。真正的文學藝術要遠離市場、政治,如果藝術跟時尚一樣「換季」,還有甚麼傳世價值。高行健的這段話,確實非常值得我們在推動影視音產業時的深入省思。

陳天授老師

▲陳天授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