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TB新聞網
新聞首頁 > 全民專欄 > 《生活隨筆之2》資本主義、社會主義與民主
分享到臉書FB!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twitter!   作者:陳天授 時間:2017-05-03 人氣:

《生活隨筆之2》資本主義、社會主義與民主

(全民專欄/陳天授)2017年4月29日報載,蔡英文總統接受《路透社》專訪時,表示不排除與美國總統川普再通電,相隔不到12小時,川普一句「不想給習近平添麻煩」,台灣老百姓霎時矇了。

這樣的情景,或許台灣一般的老百姓看了真是霧煞煞,但是執政的領導者可不能不弄清楚川普的典型商人性格,是資本主義下利潤(益)掛帥的道地生意人。特別是他在當選美國總統之後,不再沿襲鼓吹「美式資本主義」的經濟區域化與全球化,而是重新強調以美國利益為主的經濟民族主義。

談到資本主義下利潤掛帥的經濟理論,就不能不談到出版有《改變歷史的經濟學家》(The Worldly Philosophers)、《資本主義的邏輯》(The Logic of Capitalism)的海爾布魯諾(Robert L. Heilbroner)。

而與海爾布魯諾同是研究資本主義理論大師級的,還有一位是針對資本主義經濟分析,提出「創造性毀滅」(creative destruction),出版有《經濟分析史》(History of Economic Analysis)、《資本主義、社會主義與民主》(Capitalism, Socialism, and Democracy)的熊彼得(Joseph Schumpeter)。

回溯台灣在1980年代以前的威權體制統治階段,台灣政府發展經濟,不喜歡大家談資本主義,更不能談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我們把自己的這體制稱之為「計劃性自由經濟」,而我倒是認為以「台灣特色的資本主義」稱之,亦頗為貼切,猶如中國大陸將他們現在推動的國家體制稱之為「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台灣特色的資本主義」與「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體制發展,似乎是越來越接近的趨勢了。

實施「台灣特色的資本主義」階段,中華民國是屬於冷戰時期美國資本主義國家的一環,儘管當時的國民黨政府不喜歡「資本主義」這個名詞,但實際上台灣實施的是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由於「台灣特色的資本主義」給台灣帶來經濟繁榮,也改善了台灣人的生活,所以民主不民主也就不是那麼在意了。較之現在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不也正是如此嗎?

1980年代以後的台灣已不再是走「台灣特色的資本主義」,而是一路跟隨著美國式資本主義的道路上跑,政治也轉型民主體制了。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的接著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發生之後,大家對於資本主義全球化,所帶來資本利得與產業利得之間的拉大距離,導致全球財富集中在少數跨國大企業和極少數的富人手裡,而全球化經濟帶來的利益並非由大家所均霑,資本主義是不是會走到盡頭。

誠如熊彼得在他的《資本主義、社會主義與民主》序言中指出,社會主義社會必將接續難逃瓦解命運的資本主義社會而來。資本主義將被其經濟成就而非經濟失敗毀滅,因為這些成功造成一種不利的社會與政治氣候,造成一種幾乎普遍仇視它自己社會秩序的氣氛。

如今美國式資本主義的全球化經濟遊戲,到了川普上台以後有了重大轉向,或許美國已經具有比較成熟的民主政治體制,也一直標榜以美國的國家利益優先。如果我們現在執政的政府,還只是停留在痴痴地等著想與川普通電話的思維,倒不如多想想如何順利通過年金改革、前瞻建設等重大有利國家發展的社會民生法案。

台灣現在的美國式資本主義與民主,是不是也已經到了改弦更張的時刻。我現在越來越覺得下列的命題有問題:一個人如果年輕的時候不是社會主義者,那他的良知就有問題;一個人如果到了老了之後不是資本主義者,那他的大腦就有問題。

可是我年輕時候,當時我們的政府既不主張社會主義與民主;現在等我老了,我們現在的政府也不主張資本主義與民主。我真不知要如何來衡量我的良知與大腦,我想我真是生不逢時了。

陳天授老師

▲陳天授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