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TB新聞網
新聞首頁 > 全民專欄 > 《生活隨筆之14》民俗、宗教與民族
分享到臉書FB!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twitter!   作者:陳天授 時間:2017-07-26 人氣:

《生活隨筆之14》民俗、宗教與民族

(全民專欄/陳天授)日前台灣上百間廟宇,出動「眾神上凱道」遶境祈福,主要訴求「捍衛信仰,守護香火」的大型遊行活動。總統府及環保署也迅速回應,說明政府不會干預民間的宗教信仰自由,行政部門除了繼續宣導減燒之外,會加強進口金香的品質管理,並採取兼顧傳統民俗與環境品質的兩全其美作法。

檢討這次之所以會發生台灣部分宮廟的出動 「眾神上凱道」,主要原因在於過去一段時間,政府宣導廟宇減少燒香、燒金紙、減少燃放鞭炮的措施,許多宮廟都配合,也接受一爐一香顧環保、贊同在香爐內燃燒金紙,但是對於政府最終目的,有意採取封爐、滅金、滅香的消滅傳統焚香文化,其激進作法遂引發社會許多的不同見解與正反聲音。

尤其這次宮廟「眾神上凱道」的抗議活動,不禁讓人聯想起日治台灣殖民政府對於台灣人民俗宗教活動的管制措施。從1895-1911年明治時期殖民政府因忙著削平反抗,無力管到宗教事務。隨著1912-1925年大正時期台灣社會漸趨穩定,各地寺廟舉辦的祭祀拜拜和迎神會,殖民政府也藉這機會宣傳施政成果。

但是到了1926-1945年昭和時期的實施皇民化政策,特別是1936年為了統一全台的基層教化團體,成立「部落振興會」,在街莊下的各自然村建立部落集會所,倡導生活習俗的改善,1938年更推行「寺廟整理運動」將寺廟合併、拆除、沒收寺廟財產、放逐或改造宗教人士、燒燬神像,以及強制奉祀日本的天照大神、參拜神社。根據1936年調查,當時的台灣寺廟約37,000所,皆難逃殖民皇民化政策的迫害宗教自由。

或許現在台灣宮廟對於日本殖民政府時期強力執行「寺廟整理運動」的恐懼猶存,迫使台灣宮廟對民進黨政府這次「減香」、「減金」、「減爐」的反應過於激烈,乃至對於政府研擬中的《宗教團體法》特別敏感,擔心政府干預宗教信仰的自由。

檢視這次台灣廟宇的出動「眾神上凱道」活動,政府主管環境汙染的環保署,和主管研擬《宗教團體法》的內政部,更應該藉由這次機會,或是以加開公聽會的方式,向台灣的宮廟和信徒說明清楚政府的立場和立法的目的。

儘管北宋詩人黃庭堅據傳盛讚《香之十德》:「感格鬼神,清淨身心,能拂汙穢,能覺睡眠,靜中成友,塵裏偷閒,多而不厭,寡而為足,久藏不朽,常用無礙。」但是包括「清香祈福、焚紙感恩」的民俗文化,其發展與變遷也都應該與時俱進。

政府當然應該了解,露天燃燒金紙是宗教行為,政府當然不應該干預宗教儀式,諸如弘法的、傳教的、靈修的活動,但是宮廟也應該遵守環境保護、財團法人法、宗教法等相關法令的規定,這才能真正保障善良的民俗文化,這才是真正享有宗教自由的保障,否則演變成政府有滅宗教、滅民族的爭議,這絕非是政府與人民所樂見。

陳天授老師

▲陳天授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