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TB新聞網
新聞首頁 > 全民專欄 > 《生活隨筆之15》毒品、價格與警力
分享到臉書FB!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twitter!   作者:陳天授 時間:2017-08-02 人氣:

《生活隨筆之15》毒品、價格與警力

(全民專欄/陳天授)日前行政院長林全主持北區區域聯防緝毒辦公室揭牌儀式,重申政府「新世代反毒策略」,將以「人」、「量」為中心的建置大數據資料庫模式,以掌握毒情,並透過區域聯防網絡,做好查緝毒品的工作。

林全也藉由表揚緝毒有功人員的機會,大談政府的「反毒經濟學」認為,警力採取嚴厲的緝毒措施,導致黑市毒品價格上揚,可提供作為檢視反毒有無成效的指標。經濟學的基礎理論,當毒品價格是依市場自由供需原則決定時,即毒品量多價跌,毒梟將無利可圖,自然會退出市場,不但無需勞動警力,政府也不必付出龐大經費來維持警力。

然而,政府查禁毒品的目的是在減少毒品的需求數量,其直接衝擊是在毒販而非需求者的身上。當毒品需求對吸毒者在任一既定價格下,願意購買的數量並未改變。當毒品的均衡價格上升,而均衡數量下跌時,均衡數量的下跌顯示禁毒確實減少毒品的使用,但因為只有極少數的吸毒者會因為毒品價格的上漲而戒毒,毒品需求可能是無彈性的,則價格上升將造成毒品市場的總收益提高,亦即由於禁毒使毒品價格上升的比率超過毒品使用量下跌的比率,政府禁令導致吸毒者購買毒品的總金額增加,對那些已經必須藉由偷竊才得稍解毒癮的吸毒者而言,他們現在對現金的需求更加迫切。因而會犯下更大、更多的犯罪案件,導致社會必須要付出更高的治安成本。

因此,禁毒會增加毒品相關的犯罪案件,被逮捕且入獄服刑的毒販,會迅速被其他毒販所取代。一名毒販被消滅,絲毫無法改變整個市場。由於禁毒的負面效果,政府應該加強透過反毒教育來減少毒品的需求。當毒品市場需求減少,均衡數量下跌,而均衡價格會下跌,導致總收益定義成價格乘以數量也下跌。

相較於禁毒措施,反毒教育可以減少毒品使用和毒品相關的犯罪案件。經濟學者誠然以經濟理論來分析問題,進而藉由市場供需原理來解決;然而,實際上法律的規範亦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毒品是萬國公敵,政府反毒政策除了要實施分類別與級等嚴加管理之外,目前甚至於也有經濟社會學家貝克(Gary S. Becker)的主張毒品合法化,其認為促使毒品降價,減少反毒成本,也可使大量販毒人口減少。但是設想一個國家如果因為毒品擴散而使其合法,這個國家的心理及道德防線豈非完全棄守?這些都是「超市場」的問題。「超市場」問題乃是重大且是不確定的政治選擇。

現在林全的「反毒經濟學」,如果過於簡單地化約為緝毒措施效果好,毒品價就應上揚,這種價量反向的論點,若直接被視為反毒成效,那麼可能會與事實產生很大的落差。事實上,反毒效果應該以毒品犯罪人數及查獲案件的增減,最能直接反應。

結論是:政府反毒政策不能單靠短期的警力查緝毒品,那只是治標效果;政府應該加強反毒教育,那才是長期的治本之道。當前蔡英文政府準備編列4年100億元的反毒經費,姑且不論經費從何而來?縱使經費有了著落,如何做妥適分配運用也還是個大問題。

現在林全提出「新世代反毒策略」的方向是對的之外,政府應該更重視在青少年的反毒教育,和加強對初犯者的勒戒輔導。對於那些吸毒和販毒的累犯,則要加重其罰則。至於,是否學菲律賓總統杜特蒂(Rodrigo Duterte)「毒品戰爭」的法外處決手段,那倒是違反人權的不可取作法。

陳天授老師

▲陳天授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