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TB新聞網
新聞首頁 > 全民專欄 > 拖垮台灣整體經濟  薪資不提升是主因
分享到臉書FB!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twitter!   作者:曾采瑄 時間:2018-03-12 人氣:

拖垮台灣整體經濟  薪資不提升是主因

(台灣TB新聞網/曾采瑄)最近幾年經濟成長緩慢,其組成分子的成長甚至有些是負成長,形成這種現象原因為何?台灣經濟成長存在哪些長期問題?台大經濟系教授林惠玲表示,台灣經濟長期存在產業結構升級緩慢、消費不振問題,包括人口老化、低薪問題、創新不足、投資成長緩慢等原因。

洪鈞培文教基金會於1月13日邀請國立台灣大學經濟學系林惠玲教授主講「戰後經濟‧開創未來,林惠玲教授以其多年從事教學、研究及服務的經驗與背景分享心得,民眾獲益良多。

從經濟發展階段或其驅動力來觀察,林惠玲表示,台灣經濟從勞力密集產業,發展到資本密集產業,目前大致是處於技術密集與知識密集的初步階段,台灣產業長期問題,就是尚未能夠進入知識驅動的發展階段,產品的附加價值率未能提升,多年來,台灣製造業的附加價值率一直落後於美國、德國、日本。

此外,台灣既有產品面臨後進國家的競爭,特別是中國大陸的崛起,台灣的部分產品失去優勢。雖然台灣正處於技術驅動階段,但廠商的研發著重於生產技術研發,而非新產品的開發,再者,台灣最重要的電子零組件及電腦產業,其製造裝配加工的比例高,自有品牌特別是國際品牌較少,因此,產品附加價值低,國民所得相對也就低,因此如何加快產業升級是刻不容緩的。

經濟成長表現在經濟成長率GDP上,而GDP是由民間消費支出、投資、政府支出、淨輸出等4個組成。長期而言台灣的民間消費支出呈現增加的趨勢,但其成長率卻是下降的,民間消費支出成長率低,結果可能導致GDP成長率低,因為是所得不增加等重要原因。

減少消費是因為消費傾向趨於保守,還有人口老化、老人消費傾向較低,以及貧富懸殊、富人消費傾向也較低,加上就業市場中階技術人員就業減少,所以未來預期所得低,包括退休金也減少等因素。

實質 GDP 僅能反映國內生產數量,不代表國民消費能力,特別是近 15 年來,台灣經濟仰賴「資通訊產業」出口,其生產品價格在全球競爭下越來越低,而大眾想消費的民生物品,卻因「原油價格上漲」越來越高,這造成「實質薪資」的成長大幅落後「實質 GDP」的成長。若要突破關卡,強化發展以人才價值為主的產業,是改變現有困境的方向之一。

南韓的工業與台灣有類似的問題,但南韓整體實質薪資的成長卻沒有落後實質 GDP 的成長太多,差別在南韓的「服務業」經濟表現很強。

南韓的服務業,無論是生產力或是薪資都是明顯成長的狀態,也許跟醫療、教育、影視與觀光產業外銷有關。例如:招攬外國人到南韓進行醫美服務,開放外國學校在南韓設立分校、吸引外國人來就讀。而台灣的服務業,不論生產力或實質薪資從 2002 年之後就幾乎全面停滯。台灣政府可借鏡南韓,從發展服務業來突破經濟困境。加強發展附加價值高的產業,把 GDP的餅做大,才有機會提高薪資。

林惠玲

▲林惠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