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TB新聞網
新聞首頁 > 全民專欄 > 台北醫學大學邱仲峰:釐清觀念 遠離癌症威脅
分享到臉書FB!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twitter!   作者:曾采瑄 時間:2018-06-08 人氣:

台北醫學大學邱仲峰:釐清觀念 遠離癌症威脅

(台灣TB新聞網/曾采瑄)台灣癌症發生率的成長不僅進逼全球最高值,死亡率在先進國家中,也是名列前茅,面對這人人聞之色變的考驗,台北醫學大學台北癌症中心執行副院長邱仲峯指出:「只有長期預防與保養才是唯一的路!」

洪鈞培文教基金會於4月15日邀請台北醫學大學台北癌症中心執行副院長邱仲峯教授主講「癌症防治‧快樂生活」,邱仲峯教授以多年從事癌症醫療、研究、教學、服務的經驗與背景分享心得,聽眾獲益良多。

即使在醫療科技日新月異的今日,癌症對國人的威脅似乎有增無減,30年來,癌症始終高居國人十大死因之首,根據國民健康署的統計資料顯示,每年平均有4萬多人因癌症過世。回顧音樂大師李泰祥因甲狀腺癌過世、香港資深藝人午馬因肺癌離世,更早,藝文界舞台劇大師李國修的大腸癌、資深藝人徐風集八大癌症於一身等等。似乎,近幾年只要聽聞名人逝世,大部分都離不開「罹癌」二字。「探究原因,應該是國人罹癌患者偏多數是到了第三、四期才發現;而國外多數患者是在零期、一期就發現,兩者的差別就在於有沒有『定期檢查』。」

癌症屬於慢性疾病的一種,「它不像牙痛、肚子痛,有很緊急需處理的症狀,因此多數民眾在罹癌初期多半都不予理會,等到明顯不適時往往才驚覺身體出了問題,但這時大都已經是癌症中後期了。」最簡單的例子如大腸直腸癌,「絕大部分的人都是因為大便出血,才警覺要照大腸直腸鏡,但這個階段已經問題很大了!」真正大腸直腸癌的初期臨床症狀,是排便習慣改變、形狀改變、粗細改變及次數改變,但這些症狀因為並不明顯,「許多人不會為了這些細微的改變而去做全身健康檢查,或許一方面也覺得檢查既不舒服又麻煩。」遺憾的是,無論任何癌症,只要是晚期才發現,治癒率都非常低,存活率也低。

其次,癌症是一個長期累積的病灶,只能靠長期的保養,無法在一年半載內把身體養好,「最淺而易見的例子,就是肺癌。根據醫學的統計資料,戒菸必須達到10年以上,才能降低罹患肺癌的風險,「但很多人不解,為何已戒菸一兩年了,卻仍然罹癌?」就是這種錯誤認知,讓自己陷於罹癌風險的危機而不自知。

不良習慣若持續10年,就會成為「癌症高風險群」。也就是說,癌症是在生活中一點一滴累積而成,不良的生活習慣如持續抽菸、嚼檳榔,不規律的生活作息等,或者經常暴露於高危險環境,如化學污染、病毒、幅射等易致癌因素下,就很容易被癌細胞找上身。

邱仲峰說,即使是檢查,也要挑對項目才能真正及早發現,「很多人以為,透過健保補助所做的簡單型健康檢查,如抽血等,就能查出癌症,其實不然;有許多複雜的癌症,是無法透過抽血來及早發現的。」即使是目前坊間很流行的腫瘤指數,也只能當作參考數據而非判讀數據,「單單抽血檢查腫瘤指數,是不夠的,仍然必須與電腦斷層、磁振造影或超音波配合,才具有判讀的意義。」「更重要的是,超過45歲以上的成人,應該要每兩年作一次定期性的全身健康檢查,包括電腦斷層、腸胃道鏡、超音波及磁振造影等。」邱仲峰建議,只要做到這點,幾乎有九成以上的民眾都能提早找到癌症,及早獲得治療。尤其,全身健康檢查不只是為了防癌,還能提防心臟病、三高等疾病,「就拿保險的概念來看,很多人都知道要保險防老,但健康也是應該有防患未然的保障概念。」

邱仲峰教授

▲邱仲峰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