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TB新聞網
新聞首頁 > 全民專欄 > 葛永光教授演講談中國國際觀VS去中國化教育
分享到臉書FB!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twitter!   作者:曾采瑄 時間:2018-06-26 人氣:

葛永光教授演講談中國國際觀VS去中國化教育

(台灣TB新聞網/曾采瑄)回首30年前,台灣GDP是整個大陸的46%,現在只剩下4%多,不是台灣倒退,而是中國大陸進步太快。那麼,台灣應該以什麼心態面對大陸崛起呢?

洪鈞培文教基金會於5月12日邀請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葛永光主講「面對國際‧開創未來」,教授葛永光認為台灣之所以錯失發展良機,得歸咎於20多年的「政治因素」,由於執政當局未把握兩岸機遇,結果自誤誤人。有這種後果,李登輝、陳水扁首當其衝。

教授葛永光說,早期兩岸間沒有中國人和台灣人之別,直到李登輝時期,把三民主義從學校教材中廢除,才讓國族認同有了改變,而陳水扁執政,全面去中國化教育,到太陽花學運,都凸顯台灣教科書的改變,對台灣年輕人影響深遠。

教授葛永光表示,他從90年代就很重視兩岸關係,看到幾十年來兩岸關係改變,在他那一代,是三民主義和馬克思主義的思辨,當時文化認同和國族認同是息息相關,「當時我們認為我們是代表中國,因為馬列主義不代表中國」,那一帶都有很強烈的大中國情懷。

教授葛永光回想,直到李登輝時候才開始慢慢改變,可以看到李登輝執政後期開始,台灣發生很大的變化,國民黨內部因為意識形態和文化的分裂,造成國民黨分裂,國民黨在台灣的勢力萎縮、台灣政治不穩定、民進黨崛起。

教授葛永光表示,太陽花的學運這批年輕人,就是民進黨去中國化成功的象徵。兩岸發展看起來很弔詭,大陸從原本的馬列主義到傳統文化或儒家文化間擺盪,現在反而是往中國傳統文化在移動,而台灣卻是從中國從傳統文化往反中國傳統文化在移動。

兩岸關係的低盪,不僅讓馬政府時期的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定(ECFA)無以為繼,更讓台灣有意獲取中國大陸「一帶一路」倡議紅利的民間單位,只能自力救濟。即使蔡政府的「新南向政策」在戰略地圖上與「一帶一路」約略重疊,海峽兩岸卻無法於此積極發揮相加或相乘的效果,非常可惜。

台灣的經濟發展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但因為多了兩岸關係的變數,對外經貿投資合作不易,所以要更努力,才能厚植與中共談判、周旋的實力。

眼見連廈門、杭州、南寧等中國大陸的二線城市,都已藉中共政府計畫經濟或地緣經濟之便而快速發展,偏偏台灣的發展動力,因心防的降低或自我感覺良好而逐漸消失,社會持續內耗、分裂,國際視野又逐漸萎縮,會不會以後連偏安一隅都不可得?這是老生常談,但如今也不是危言聳聽了。

葛永光教授演講談中國國際觀VS去中國化教育

▲葛永光教授演講談中國國際觀VS去中國化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