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TB新聞網
新聞首頁 > 全民專欄 > 《政經論衡之23》台灣與中華民國意涵的歷史糾葛
分享到臉書FB!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twitter!   作者:陳天授 時間:2018-08-01 人氣:

《政經論衡之23》台灣與中華民國意涵的歷史糾葛

(全民專欄/陳天授)繼「2019年第一屆東亞青年運動會」預定在台中舉行的活動被取消事件之後,中國大陸向全球44家航空公司施壓,要求更改對台灣稱謂,許多航空公司不堪壓力紛紛屈服中國,包括美國3大航空公司美航、達美、聯航都陸續在官網上將「台灣」撤下,飛航目的地也僅列出「台北」一詞。

緊接著金門通水典禮的議題,金門縣政府原預定8月5日舉行自大陸引水通水典禮,但陸委員會立場則以「政府相關機關衡量兩岸關係整體情勢及社會觀感,認為此時舉辦儀式『時機不宜』,希望金門縣政府大局為重,推遲辦理引水典禮。」

然而,金門縣政府為「維護鄉親權益,民生建設第一」,讓來自中國大陸的民生用水如期流入金門家戶,8月5日將如期通水,確保金門鄉親權益;金門縣政府表示,將以簡單的儀式後進行通水。

檢視上述東亞青年運動會取消、航空公司更名,和金門通水推遲典禮等三項議題,並不全然與最近台灣民間積極推動「2020東京奧運台灣正名」的連署公投活動有關,但政府漠視態度的導致中國大陸認為台灣有意破壞,溯自1981年以來台灣以「中華台北」參與體育賽事的所謂兩岸履行「洛桑協議」。

若說國際體育賽事是完全民間自個兒的事,這實在也很難被人接受,政治干預體育的事更處處可見,其刻劃痕跡也斑斑印證在兩岸複雜關係的發展與糾葛上。

台灣是地名,檢視過去歷史文字上有關台灣地名的記載,如「岱輿」、「島夷」、「大冤國」、「東鯷(鯤)」、「夷洲」、「流求」、「東蕃」、「北港」、「雞籠山」、「高砂(沙)(山)國」、「毗舍耶」、「東都(寧)」、「東瀛」,都可能指涉的是「台灣」。

因此,就有《史記》稱東越人,所指東越海外最近的島嶼為澎湖台灣;或是秦朝(前221-207)稱「瀛洲」、漢朝(前202-220)稱「東鯷」、三國(220-280)稱「夷洲」、隋朝(581-619)稱「流求」、唐朝(618-907)稱「島夷行」、宋朝(960-1279)稱「毗舍耶」等不同對「台灣」認識的說法。

至於台灣最早住民的「南亞民族說」,或「南島民族說」,溯自17世紀以前的台灣社會,可能都已逐漸形塑經由越族、漢族與南島語族的移民融合社會。如果從這觀點可以被接受的話,台灣也可以被解讀是屬於中華民族地其中一支,甚至說成「台灣自古以來即是中國的一部分」的爭論議題。

回溯近世以來,許多的「民族國家」都是被建構出來的,台灣從荷蘭統治台灣以來,歷經鄭氏封建王國、大清帝國、日本帝國,乃至於1945年戰後中華民國的統治台灣,那一個政權不都是宣稱其擁有統治台灣的權力。

質言之,台灣強調土地、民族的概念,在面對國家武力的強壓下,相對地顯得其多麼的無助又無奈。特別又是在面臨國際強權環伺的掠奪政經利益之下,土地與人民更遭遇慘無人寰的悲慘命運。

當前中華民國這國名,應該是當前被台灣人民可接受的最大公約數。試看今日民進黨在台灣取得中華民國統治權力的過程,當其還在黨外時期或是未正式取得執政權之階段,其所標榜「台灣獨立」的強烈訴求,並以凸顯中華民國是一個是外來政權,以博取台灣人民對其政黨的支持。

如今民進黨已經第二次執政,而且立法院席次也擁有絕對多數,儘管蔡英文政府不接受「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但其政府衡酌兩岸及國際環境因素,仍然不敢冒然對外宣布「台灣獨立」,而仍以繼續維持中華民國現狀為其主張,縱使為其黨內「台獨基本教義派」的嚴厲批評,但蔡英文政府仍以其穩定政權的合法性。

蔡英文政府試圖解開當前兩岸的困局,也透過陸委會主委陳明通藉由在美參加研討會時,對外提出「中華民族共同記憶」,被視為向中國大陸的釋出善意,但大陸國台辦主任劉結一仍回應以「聽其言觀其行」。

未來如果台灣與中華民國意涵的歷史糾葛未能獲得共識,兩岸關係的僵局不能化解,可預見的除了外交戰場的廝殺之外,最大的爭論議題將會出現於今年11月南太平洋的巴布亞紐幾內亞舉行的2018年亞太經合組織(APEC)的部長級會議和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我國代表團是否能如往年的參加活動,將視兩岸互動關係的變化與發展,而增添了許多的不確定因素。

陳天授(台北城市大學榮譽教授)

▲陳天授(台北城市大學榮譽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