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TB新聞網
新聞首頁 > 全民專欄 > 《政經論衡之26》八二三戰役給兩岸關係的啟示
分享到臉書FB!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twitter!   作者:陳天授 時間:2018-08-22 人氣:

《政經論衡之26》八二三戰役給兩岸關係的啟示

(全民專欄/陳天授)再過兩天,就是「八二三戰役」的60周年紀念日,對於我這在1950年代前後出生的戰後世代而言,發生於1958年國共內戰的「八二三戰役」,雖然不是自己親自上戰場的體驗,卻也是從小就從親人和鄰居街坊的地方,聽來許多有關該戰役的慘烈狀況,以及許多台灣人被徵調參與了這場攸關兩岸關係發展的戰事。

回顧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緊接著白熱化國民黨與共產黨的「國共內戰」,儘管戰爭的煙硝味已經離散,但金門處在美國強權和海峽兩岸關係的重要性地位,迄今並未隨著國際局勢的複雜化而遠飄,或許所謂「國共內戰」只是轉以另一種形式的呈現罷了。

檢視1958年8月23日中共之所以發動「八二三戰役」的其中重要因素,是在對內策略上,中共因為要解決1956年實施冒進政策所引起經濟發展和民眾生活的困境,毛澤東要大陸民眾熱烈投入中共八大二次會議通過的「第二個五年計劃」,期能達成發動「大躍進」運動的目標與任務。

同時,中共在對外策略上,毛澤東為因應國民黨政府和美國戰略的結盟趨勢,其所必須發動戰爭來測試結盟底線,和掩飾其國內外政治經濟和軍事緊張與威脅的氛圍。

「八二三戰役」中國大陸對金門的實施瘋狂性炮擊,並封鎖台灣海上的運補路線,而當時美國總統艾森豪表明,美國不會放棄對台灣的保護承諾,有必要甚至派遣美國海軍第七艦隊協防台海,並護航中華民國的運補船,以阻止中共侵擾台灣的企圖。

至於美國是否要放棄防守金門等議題,一直延燒到「八二三戰役」結束後的1960年,仍然成為是美國總統大選期間,當時代表民主黨的甘迺迪與代表共和黨的尼克森,其二位候選人還曾以「是否放棄防衛金馬」作為辯論的主題。

當時甘迺迪認為《中美共同防禦條約》,主要保護的是台灣與澎湖,強調金門、馬祖並不在條約定義的防衛範圍,美國不應該介入台海之間的戰爭。不過,尼克森則認為,中共最終目的是要解放台灣,攻打金門等地只是拿下台灣的前奏,美國有遵守條約的義務。

諷刺的是,甘迺迪在當選美國總統之後並未要求中華民國放棄金門馬祖,反而是尼克森後來在成為美國總統之後,不斷地向中國北京拋出橄欖枝,遂有1972年的訪問大陸,和後來美國與中共大陸的建立正式外交關係。

這段歷史發展的弔詭與轉折,正凸顯冷戰時期美國強權與中國大陸和中華民國三方角力的戰略意義。因此,我們回顧「八二三戰役」的所要凸顯意義,不只是考驗中華民國政府撤退來台之後的軍事建設實力,也迫使中共放棄以軍事武力攻占台灣的企圖。

換言之,「八二三戰役」的結果,是真正導引兩岸關係由直接軍事對抗,扭轉以政經體制競賽的關鍵一役。然而,這兩岸關係在發展到60年後的今天,由於蔡英文政府的不接受「九二共識」,而且行政院長賴清德一再對外的強調他是「務實的台獨工作者」,導致當前兩岸關係的陷入險境。

儘管根據台灣民意基金會最近的一份民調顯示,當前國內民意對於贊同「兩岸屬一中」的增加11百分點,而對民進黨認同度已降至24.5%,但是蔡英文政府對於目前的大陸政策並無調整的跡象,對於惡化的兩岸關係仍然視而不見,也難怪甫出訪返國的蔡英文政府馬上面對薩爾瓦多與我國斷交的噩耗。

蔡英文政府的大陸政策已到了不能不改弦易轍的地步,未來的兩岸關係的變化實在令人堪憂。我們不禁要呼籲蔡英文政府要學習最近電視才結束上演〈軍師聯盟2—龍吟虎嘯〉的連續歷史劇裡,司馬懿最後道出「依依東望」的真義,盼望的是「人心」。

人心向背的兩岸關係思維,或許是發生「八二三戰役」60年後的今天,提供給兩岸「執刀人」,要多為「刀下人」謀生活幸福所帶來的最佳啟示。

陳天授(台北城市大學榮譽教授)

▲陳天授(台北城市大學榮譽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