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TB新聞網
新聞首頁 > 全民專欄 > 李政昌教授:直腸癌 復發率比大腸癌高
分享到臉書FB!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twitter!   作者:曾采瑄 時間:2018-11-01 人氣:

李政昌教授:直腸癌 復發率比大腸癌高

(台灣TB新聞網/曾采瑄)大腸直腸癌的發生率位居國人十大癌症之首,病灶範圍廣泛包括盲腸、結腸(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和直腸,總長度約150至170公分,其中最靠近肛門的直腸僅有短短12至15公分,罹癌風險卻最高。

洪鈞培文教基金會於8月12日邀請了國立成功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李政昌教授主講,「直腸健康‧快樂生活」。教授李政昌指出,整體觀察大腸直腸癌的發生率,約四分之三發生在左側的乙狀結腸至直腸部位,由此可見,直腸癌的發生率遠高於大腸癌。此外,直腸有儲存糞便的作用,癌變的風險高,一旦確定罹癌,癌細胞轉移至肺臟的機率比大腸癌高3至4倍,第三期的復發率也比大腸癌高4成。

不同於大腸癌,直腸癌因侵襲風險較大,部分患者在接受手術切除治療後,還需進行放射線治療,降低復發率。更讓人關切的是,直腸癌的病灶位置若過於接近肛門,嚴重時可能需面臨摘除肛門、改做人工肛門的命運,對患者的健康照護和生活品質,無疑產生重大負擔。

一般來說,大腸直腸癌好發於中老年人,特別是生活和飲食習慣不佳的族群,除了生活和飲食習慣,癌症基因、藥物或長期暴露在放射線之下等,都可能導致癌症。近年來,民眾的健康意識抬頭,特別是年輕人,一發現可疑症狀就求診,造成大腸直腸癌的發生率居高不下,且數據顯示有年輕化,且男多於女的趨勢,但因女性常給人作息規律、飲食節制、罹病風險低的印象,所以一旦確診就容易被提出來討論。

如何才能避免大腸直腸癌找上自己?除了老生常談的適度運動和每天蔬果579之外,也建議患有息肉或40歲以上有腸癌家族病史的高危險族群,應養成定期健康檢查的習慣。

大腸直腸癌患未治療約有7成最終演變至肝轉移,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副院長李政昌表示,肝臟轉移是最常見的轉移位置,約14~18%病人發現大腸直腸癌時就同時發現肝臟轉移。早期接受治療,五年存活率可達八成以上。

目前的檢查有大便潛血反應測試、肛門指診,可檢查出半數直腸癌、硬式乙狀結腸鏡,可檢查出50%的大腸直腸癌。大腸癌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是以檢驗糞便表面肉眼看不見的血液,而得知大腸內的腫瘤或息肉受到糞便摩擦而流血的狀況,不會受到食物、動物血和維他命C的影響,不需要限制飲食。

教授李政昌表示,直腸癌的發生率和復發率都比大腸癌高很多,民眾若有長時間排便習慣改變的情況,應盡快就醫,以免延誤治療時機。

李政昌教授:直腸癌 復發率比大腸癌高

▲李政昌教授:直腸癌 復發率比大腸癌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