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TB新聞網
新聞首頁 > 全民專欄 > 《政經論衡之43》台美斷交40年與中華民國體制轉型
分享到臉書FB!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twitter!   作者:陳天授 時間:2018-12-19 人氣:

《政經論衡之43》台美斷交40年與中華民國體制轉型

(全民專欄/陳天授)1978年12月16日美國總統卡特(Jimmy Carter)宣布翌年元旦起與中華民國斷交,並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隨後美國國會通過《台灣關係法》(Taiwan Relations Act),追溯自1979年1月1日生效,成為中華民國與美國維持經濟、文化等非官方關係的法律基礎,迄今(2018)年已屆滿40周年。

卡特對外正式宣布要與中華民斷交事件的發生,這是中華民國繼1971年被迫退出聯合國以來,在國際外交上的再一次大挫敗。美國要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的事件,不但當時引起國際之間的重大關注,而且對中華民國政局也造成很大的震撼,並影響中華民國的生存與發展。

回顧40年前的1978年的中華民國處境,那年3月國民大會才剛以幾近無異議的票數,投票選出蔣經國、謝東閔為中華民國第六任總統、副總統;而且該年12月的國會選舉業已進入緊鑼密鼓的階段,但是卡特政府突然傳來要與中華民國斷絕外交關係的消息,致使政府為因應當時國內的變局,除了一方面要處理外交相關事宜之外,政府亦發布緊急處分命令,把即將於七天後要舉行的國會選舉延期。

緊接著國民黨召開第十一屆三中全會,並於會後在中央委會會下設立黨務、政治外交、社會、文化宣傳、財政經濟、軍事的六個「工作小組」,繼續提拔青年才俊進入權力核心,參與各項改革措施。尤其這也是蔣經國繼1972年出任行政院院長以來的更進一步推動中華民國和中國國民黨本土化政策。

美國政府與中華民國斷絕外交關係,而與中國大陸建立外交關係的舉動,牽涉兩岸關係的產生微妙變化,加上國內許多黨外人士主張的體制外改革運動,1986年民進黨的成立,也迫使中華民國國家體制的邁向民主化轉型,更有1987年蔣經國政府的宣布台灣地區解除戒嚴。

解除戒嚴是國家體制轉型的關鍵時刻,特別是《國家安全法》、《人民集會遊行法》、《人民團體組織法》的所謂「國安三法」的立法通過,和1990年李登輝的當選中華民國第八任總統之後的進行修憲工程,又將中華民國國家體制的轉型推向一個嶄新的型態。加上國家統一委員會、大陸委員會、海峽基金會陸續成立的推動兩岸關係發展,並於1992年由海基會與中國大陸的海峽會在香港舉行會談。

然而,1995年柯林頓政府在國會壓力下同意中華民國總統李登輝訪美,是台美斷交之後中華民國對美外交的最大突破。1996年李登輝當選中華民國第九任總統,是第一位由人民直接選舉產生的總統,也是1996年中共試射飛彈危機中,柯林頓政府派遣航空母艦巡弋台海,因應兩岸可能發生的軍事衝突。

1998年柯林頓訪問中國大陸提出不支持台灣獨立、不支持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以及台灣不應加入任何須以國家名義才能加入的國際組織等對台「三不」政策,美國至今一直沿用這樣的立場。1999年李登輝為突破兩岸關係的僵局,提出特殊國與國關係的主張,兩岸關係再陷低潮。

2000年中華民國第一次政黨輪替,由民進黨的陳水扁當選中華民國總統,也正是代表著中華民國體制的民主化,但2003年陳水扁提出「防衛性公投」,加上主張「一邊一國」,都讓小布希政府認為台灣是在片面改變現狀,也導致兩岸關係的緊張情勢升高。

2008年第二次政黨輪替,國民黨的馬英九上台之後的兩岸關係改善,美台互動也跟著調整。但是2016年第三次政黨輪替,民進黨的蔡英文當選總統,並標榜維持中華民國體制的現狀,但在兩岸關係上則不接受國民黨主政時期有所謂與中國大陸有的「九二共識」。

「九二共識」在今年九合一的選舉,代表國民黨的高雄市長候選人韓國瑜在競選過程中,已明確表示他接受「九二共識」,並且也獲得選民支持而當選。就任之後他也將以市長身分展開城市交流,為農漁產品的外銷大陸打開市場。

儘管台美斷交已經40年了,但仍然是兩岸關係發展不可忽視的一環,如果韓國瑜市長「九二共識」的堅持,能夠為兩岸市場再打出一條活路來,那2020年總統大選的「九二共識」議題,將會是台灣人民的重要選項,也將會是影響中華民國或台灣的走向與國家體制轉型。

陳天授(台北城市大學榮譽教授)

▲陳天授(台北城市大學榮譽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