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TB新聞網
新聞首頁 > 全民專欄 > 楊孟哲:懷念日本殖民思想成毒瘤 持續撕裂台灣社會
分享到臉書FB!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twitter!   作者:曾采瑄 時間:2019-01-10 人氣:

楊孟哲:懷念日本殖民思想成毒瘤 持續撕裂台灣社會

(台灣TB新聞網/曾采瑄)台灣社會對於「後殖民」一詞定義模糊混淆的現象,正足以構成「台灣特有的後殖民現象」。為了消弭日本殖民政權壓榨台灣的醜陋歷史,台獨派學者引用西方「後殖民『文學』批判」中對「後殖民」的定義,張冠李戴於國民黨在台灣的正當統治。此作法無疑是要醜化國民黨為「外來殖民政權」,這不僅使台灣內部的省籍情結更加撕裂,遲遲未能和解, 其終極目標更是為「去中國化」奠定理論依據。

洪鈞培文教基金會於2018年11月20日邀請台北教育大學數位科技設計系楊孟哲教授主講,講題「去殖民化‧開創未來」。楊孟哲教授表示,日本的海外殖民主要是通過不斷侵占周邊國家的領土來實現的。經過四十餘年軟硬兼施的「皇化」教育,加快推進和完成台灣歸化日本進程的時機已到。其次,更重要的是,由於抗戰的全面爆發和日本侵略軍深入中國大陸內地,使其本土的戰爭承受力受到極大的考驗。為此,它不僅需要加緊掠奪殖民地的資源補充之,還希望通過「皇民化」運動,從文化和精神層面將台灣人民儘快打造成心甘情願服從日本統治的「順民」,徹底斬斷其與中國大陸的文化和社會心理血脈,以便為戰爭提供足夠的人力支援和「炮灰」。

然而,在時過境遷的今天,有人卻喜歡挑出一些日據時期台灣教育普及率和衛生水準得到提升等社會文化進步現象,為日本殖民統治評功擺好,這是很值得我們思考的。因為當時殖民帝國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發展層次普遍要高於殖民地,這使他們在經營殖民地的過程中,總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從自己的統治利益和習慣出發,或出於方便與宗主國某些制度對接的動機,把一些進步的制度或文化帶入殖民地,這對於後者的發展,自然具有客觀上的積極意義。

但須知,殖民主義者在這方面的所有作為,都必須絕對服從於殖民統治自身利益而不是殖民地人民的利益。

整個殖民統治的秩序是建立在人種或民族不平等的基礎之上的。故從總體上看,它又必然是對人類社會發展的一種障礙。這正是舊殖民主義遭到各殖民地人民普遍反對,並且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不得不黯然退出歷史舞台的根本原因。離開了這些本質性的問題來談日據時期的教育,便很容易陷入以偏概全的泥淖。

特殊的歷史條件,使得台灣的後殖民現象格外嚴重。最近中學教科書課綱「微調」的風波,充分說明瞭這點。陳水扁時代,中學歷史課的課綱對於日本殖民主義幾乎看不到分析與批判、甚至還有美化殖民統治的地方,顯示台灣統治階級的後殖民迷思。最近教育部的「微調」,招來部分民間團體的抗議。

台獨在嚴厲批判國民黨「殖民」政權的同時,對於真正種族迫害的日據殖民歷史,卻是極盡所能地為其辯解、顛倒是非。「後殖民」一詞在西方,爭議的是其來源及其定義的正統性(文學領域與政治領域),引進台灣後卻改變了整個台灣歷史解釋的走向,不僅撕裂族群、分化社會,更撼動了高成本的社會結構,台灣今日文化認同的錯亂與此關係匪淺。

楊孟哲教授

▲楊孟哲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