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心儀理事長:去中華文化 台灣還能永續嗎
(台灣TB新聞網/曾采瑄)去過台灣的朋友,大家說起最多的,往往是「台灣很好的保留了中華傳統文化」。有趣的是,每當大陸朋友談起「台灣很好的保留了中華傳統文化」的時候,台灣朋友好像都有點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不知道大陸朋友指的這個「傳統中華文化」是什麼?
洪鈞培文教基金會於2018年12月8日邀請中華語文教育促進會段心儀理事長主講,講題「中華文化‧開創未來」,理事長段心儀表示,大陸曾經發生過文革,在那個高喊「破四舊」的年代,很多傳統文化的東西被當成「封建糟粕」拋棄掉了,而台灣沒有經歷文革浩劫,因此較好的保存了中華傳統文化。
1949年前後,來自全國各地的將近200萬人湧入台灣,他們帶來了中國各地的文化,他們來到台灣之後住在眷村,中國各地文化就在眷村這一狹小的空間裡高度碰撞、理解和融匯,這種歷史的機緣巧合,使得台灣更好的融匯了中國各地的文化。正因為如此,同樣沒有經歷文革的台灣、香港和澳門,大陸同胞總是感覺台灣的中華傳統文化氛圍最濃。而大陸,由於幅員遼闊,每個地方的文化都有各自很強的地域屬性,很難有台灣這樣高度碰撞融合的機會。
台灣文化是普通的,因為很多特質在中國其他地方都找得到,台灣文化又是特殊的,因為在中國很難再找到第二個像台灣這樣的地方,能夠把中國各地文化融為一體。就像林懷民先生的雲門舞集,京劇、武術、太極、書法和現代舞藝術水乳交融、完美融合。
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今天的台灣再去區分什麼本土、外來,是沒有意義的,因為都是中國文化的東西,台灣的特長恰恰就是融合和包容,這才是台灣最迷人的地方。
目前世界上很多人嚮往中華文化,想要學中文,如川普的外孫女從小學中文,日前披著金髮,穿著小旗袍,流利背唐詩。大陸來台觀光客一致的結論是中華文化在台灣才實踐了,因為台灣人溫文儒雅,有禮貌。
很多國外學者想要研究民國史,都要到台灣來,因為他們都知道台灣保存史料豐富,而且比大陸客觀。大陸研究中國文化的學者更是希望到台灣,但是政府有太多限制,反而使台灣失去諸多話語權。
台灣400年歷史,固然有聲有色,但是比起中華歷史,仍然淺很多。台灣歷史上的知名人士無不以中華文化為榮,在日本皇民化時,當時中華文化是不可得,大家才如此珍惜,現在隨手可得了,政府卻視為眼中釘,必欲棄之而後快,去掉之後,台灣本土文化能夠廣博到足夠支撐嗎?台灣文化沉澱夠久,可以永續嗎?
台灣在外交孤立、兩岸關係不展時,更應加強與其他華人的交集,而中華文化就是基礎。如果華人之間不能彼此誦唐詩、論宋詞、談蘇東坡、語白居易,人生的樂趣少了大半,台灣就更加邊緣化了。
▲段心儀理事長
- 綜合新聞-01-22- 為愛朗讀 屏東文學館「島嶼南方的情人」情詩展
- 社會新聞-01-22- 中市府升級防疫 進入市府採用實名登記APP
- 企業報導-01-22- 大學光SMILE+LASIK升級 再創矯正新趨勢
- 企業報導-01-22- 永慶加盟三品牌 2020刷新五項新高績效
- 產業新聞-01-22- 智慧農業計畫研發有成 農夫肩頸不再頂扣扣
- 兩岸藝文-01-22- 支持青年藝術家 國美館辦理座談會
- 政治經濟-01-22- 桃市府與國軍合作加強部桃周邊消毒
- 頭版新聞-01-22- 高雄共享電動機車再添生力軍!市長陳其邁歡迎
- 企業報導-01-22- 台糖公司尖山埤江南渡假村 江南財神到、推出
- 兩岸藝文-01-21- 「童心‧鄉情─劉興欽88回顧展」於國父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