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TB新聞網
新聞首頁 > 全民專欄 > 《大成崗瑣記之8》黨提名策略的政治經濟學
分享到臉書FB!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twitter!   作者:陳天授 時間:2019-04-23 人氣:

《大成崗瑣記之8》黨提名策略的政治經濟學

(台灣TB新聞網)這星期以來,有關明(2020)年總統大選可能人選的熱門話題,主要還是聚焦在執政黨可能被民進黨提名,現已經登記為黨內初選候選人的蔡英文與賴清德二人,以及最大在野黨可能被國民黨提名,現已對外正式宣布要登記角逐的有朱立倫、王金平、張亞中、周錫瑋、郭台銘,和尚未對外宣布登記與否的韓國瑜等人選的論題上。

國內每逢選舉,我們最經常聽到的就是大家總喜歡講「人人有希望、個個無把握」。所以,每位登記參選的候選人都可以說自己是最強的、是最適合的人選,致使各政黨從一開始的提名辦法作業,經提名人選的產生過程,乃至於未來要如何幫助被提名人的輔選動員工作,最後一舉的獲得勝利當選,我們通常就將此一規畫完整的過程,稱之為各政黨為選舉所擬定「贏的策略」。

既然是政黨為選舉所擬定「贏的策略」,當然就會有別於政府部門是純粹選務機關所制訂選舉、罷免等相關法規的單位。檢視目前國內重要政黨的屬性,不論是民進黨或是國民黨都是屬於俄國列寧式的「外造型剛性政黨」,而不同於英美民主國家的所謂「內造型柔性政黨」。

我們先從比較有政黨提名候選人歷史的國民黨談起,當1987年以前台灣尚處在戒嚴的時期,國民黨在一黨獨大的政經情勢,同時黨掌握提名大權的機制,當時只要是國民黨提名的人選幾乎就可以篤定當選。

相對地,當時也曾經發生過不被提名,認為黨的提名不公,恨而違反黨紀參選,最後獲得當選的例子。最有名的縣市長選舉要屬1972年台南市長選舉,國民黨提名張麗堂,蘇南成違紀參選落敗,1977年國民黨提名張麗堂競選連任,蘇南成再度的挑戰,終於當選台南市長。

另外的例子,是1977年桃園縣長選舉,國民黨提名歐憲瑜,許信良恨而違紀的脫黨參選,經過激烈的選戰之後,許信良打敗黨提名的人選。蘇南成與許信良的雙雙獲得當選,致使當時國民黨的提名策略遭到很嚴肅的挑戰。

因此,國民黨自1981年起即以黨員意見反映的結果,作為提名主要的參考,但是並未將黨員意見反應的結果對外公布,還是難免會遭來外界對於提名人選的質疑。

解嚴之後,要求國內政治民主化的改革呼聲更加迫切,國民黨於1989年3月終由負責提名與輔選的組織工作會主關中,向國民黨中常會提出黨員初選的構想和辦法。

這是國民黨黨務革新中一項提名策略的重大改變,遂引發國民黨由菁英主義走向群眾主義的路線爭議,雖然關中為該年底國民黨的輔選失敗負責,而淡出以李登輝、宋楚瑜為黨中央的權力核心,但是對於國內政黨提名機制的民主化,卻是向前的邁進一大步。

儘管國民黨提名作業的採取開放作法,後來更加入實施民調、徵召、勸退等不同方式的多元機制。例如有名的勸退,就是1994年台灣省長的選舉,國民黨的勸退吳伯雄,讓提名參選的宋楚瑜順利當選。

但是2000年的總統大選,在國民黨的提名作業上出現了連戰與宋楚瑜競爭情況,儘管當時在民調和地方聲勢都是宋楚瑜領先,但是國民黨中央的提名連戰,致使宋楚瑜炮打中央的脫黨加入選局,結果由代表民進黨的陳水扁當選。

有鑑於上次大選,黨提名策略的造成連宋參選的兩敗俱傷,2004年大選國民黨遂改採連宋搭配正、副總統的提名策略。當在競選活動過程中連宋的民調和聲勢都有增高的情況下,卻因為兩顆子彈的因素,連宋最後還是輸掉這場選舉。

承上論,國內政黨提名策略的演變,凸顯戒嚴時期一黨獨大的國民黨,它擁有龐大的政治經濟資源,可以直接提名符合政黨意識和可能會當選的候選人,旨在標榜提名的人選是屬於最合適的人選,並不是在提名最有學問、形象最清新、能力最強的候選人。

解嚴之後,各政黨提名策略已不是再強調最合適的人選,而是進化到提名最強的人選,以贏得政權。所以,政黨的提名策略始終要保持彈性,已能贏得選舉的勝利為最高目標。

現代政黨提名策略就是要「贏的策略」政治經濟學,政治與經濟的關係在選舉過程中,有如魚幫水、水幫魚的互補作用和加乘效果,當選之後要治理國家大事,更是要將政治經濟學的理念發揮到極致,這存在的政黨才有歷史意義。

2020年的總統大選,目前國內兩大政黨提名作業的一變再變,高潮迭起的讓人嘖嘖稱奇,參與提名登記和未來有意加入戰局的人選也搞得大家眼花撩亂,這場大戲勢必要演到選舉有了結果,大家才得以恢復比較平靜的生活。

陳天授(台北城市大學榮譽教授)

▲陳天授(台北城市大學榮譽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