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TB新聞網
新聞首頁 > 全民專欄 > 心理健康在於身心和諧
分享到臉書FB!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twitter!   作者:曾采瑄 時間:2019-08-22 人氣:

心理健康在於身心和諧

(台灣TB新聞網/曾采瑄)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世界人口中的10%存在心理障礙。最重要的疾病負擔已經不再是惡性腫瘤、心血管等,而是精神疾病。

洪鈞培文教基金會於7月14日邀請長庚紀念醫院精神科醫師劉嘉逸教授教授主講「身心和諧‧心理健康」,劉嘉逸教授談到, 依據目前對心理健康的定義,「心理健康」的狀態:是指個人具有發展成熟的智慧能力,與現實環境有良好的接觸,在情緒上能保持平衡與和諧,具有樂觀與信任的生活態度,行為表現能適應社會生活的要求,亦能發展獨立自主的個性與發揮個人潛在的能力。

「心理不健康」的狀態:是指個人在知覺、思考或行為能力上有發育不成熟,與現實環境脫節,或不能適應社會環境的要求標準等偏差表現,或在情緒上有經常性的不良干擾,在生活態度上傾向於消極或懷疑、不安等,構成生活適應的障礙,也影響個人能力的發展。

「心理疾病」是指一些比較明顯或固定型態的「心理不健康」狀態。心理疾病的類型很多,主要包括有:智慧不足、精神病、精神官能症、身心症、人格違常等。而形成心理疾病或影響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包括有遺傳、環境及個人心理三方面,有些心理疾病,如智慧不足或部份精神病,其致病因素主要是在遺傳方面以及懷孕生產的生理、營養或身體病症等因素,至於影響心理健康的後天環境因素,則以「家庭」為最重要,家庭乃是塑造個人性格的場所,性格健全與否乃為心理健康的關鍵因素,舉凡家庭的氣氛是否和諧或緊張、冷酷、子女是否過分嬌縱溺愛,夫妻的婚姻是否和諧,管教子女的方法是否因時因地合宜,親子之間有無良好的溝通接觸等等,皆是影響個人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很多假像使得我們的心理壓力是看不出來的。失眠、抑鬱、緊張等大量問題還沒有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在美國,連精神科醫生都忽視的成人多動症發病率達4%,該比例比抑鬱症、精神分裂症還高。成人多動症看似正常,實際上患者的生活質量很差。成人多動症患者經常不能完成一件正常的工作,如果在健康管理上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其效果會非常好。

人的心理狀態可以通過心理測驗和心理量表等工具來測量瞭解和管理。部分專門成立了心理健康管理中心,其中的減壓室可以用儀器測試壓力指數和脈搏,幫助患者做減壓放鬆訓練。這些科學手段可以幫助人們很好地緩解心理壓力,調解心理狀態。

「我們做心理減壓要與中國文化相結合,不能照搬西方的東西。我國的道教養生理念其實是非常有利於調解心理狀態的。心理健康問題可以做到早期發現和管理,通過現代技術可以使人的身心達到健康和諧狀態。」

平時養成對自身心理過程細緻觀察的習慣,在情緒初起之時就及時發現並適當引導,才能收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為了做到身心協調,從生理角度動身,在平淡日子裡應注意健康飲食和鍛煉身體,從心理角度來講要陶冶情操,開闊心胸,避免長時間處在緊張的情感狀態中,以確保心理和生理的全面健康。

要實現身心和諧,大夥可以嘗試遇事先戒怒,以理性克服感情上的激動。因為怒是情志致病的始作俑者,對身體健康危害極大。 怒不僅傷肝臟,怒還傷心、傷胃、傷腦等,還會引發其它各種疾病。另外,要善於調理自我情感,對外界的刺激維持穩健的心中狀態,避免劇烈的情志刺激。同時,要學會把負面情緒轉移出去,調整自己對某件事情的態度,從積極的視角來看問題,假如還是難於緩解,那就要把積聚在心中的抑鬱情緒,通過適當的形式發洩出去,實現心理平衡。

劉嘉逸教授

▲劉嘉逸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