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TB新聞網
新聞首頁 > 全民專欄 > 《大成崗瑣記之30》從「相互主體性」論香港問題
分享到臉書FB!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twitter!   作者:陳天授 時間:2019-10-08 人氣:

《大成崗瑣記之30》從「相互主體性」論香港問題

(全民專欄/陳天授)近幾個月來,香港從爆發「反送中」抗議修訂《逃犯條例》的活動,已逐漸激化的轉變成「反中」議題,諸如中國銀行在香港的分行,遭示威者噴漆塗鴉。加上,港府最近又快速地通過《禁蒙面法》,緊接著還發生有2位民眾,因違反《禁蒙面法》的遭到起訴,雖然法院判決2名被告獲准保釋,但其間仍因發有眾多名支持者到庭聲援。

眼看《禁蒙面法》的實施並無法有效遏止民眾的抗爭活動,港府現正考慮可能動用《緊急法》中有關限制通訊條文的規定,針對抗議群眾目前最常使用的LIHKG和Telegram群組串連行動,港府不排除未來進一步會採取「禁網」措施,以免人民抗爭活動的繼續擴大蔓延,導致香港陷入無政府狀態。

從「相互主體性」的哲學性思維,來解釋國家與社會,或是政府與人民的相互關係。基本上,他們彼此之間存在著汲取性、保護性和生產性的三種關係,而且這三種的關係還相互地糾葛。政府必須從人民汲取稅收,充裕政府運作的經費,政府當然要盡到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責任,政府也必須從事於有利於國家發展和公共建設的生產性角色。

再從「相互主體性」的觀點,來省視警察維護治安與人民抗爭權力的相互關係,警察代表政府執行公權力,維護社會秩序,保障人民安全,當抗議民眾經過一切合法的程序,舉辦各類型的集會遊行活動,警察當然有責任盡到維持交通秩序,和維持抗議活動的平順進行。

承上論,政府與人民的相互關係可以化約為拉(pull)的向心力與推(push)的離心力。當政府與人民的立場是一致時,彼此之間的向心力就強;當政府與人民的立場是不一致時,彼此之間的離心力就強。如何在向心力與離心力之間關係的取得平衡,也正同時考驗政府施政與人民利益之間的關係。

回顧香港自19世紀初發展的歷史,1840年大英帝國為了鴉片換取大清國絲綢利益的爆發了「鴉片戰爭」,落敗的大清國同意割讓香港給大英帝國,這凸顯大清政府將香港人民推出去的離心力措施;反之,1997年中國政府從英國手中取回香港,彰顯中國政府將香港人民拉進來的向心力作為。

從這段香港人民的歷史遭遇,對照台灣人民的命運。1895年大清國因在「甲午戰爭」中敗給日本帝國,這凸顯大清政府將台灣人民推出去的離心力措施;反之,1945年中華民國政府從日本手中取回台灣,彰顯中華民國政府將台灣人民拉進來的向心力措施。

從這一角度來論,香港與台灣同樣很不幸地分別淪為英國與日本的殖民地,經過時間與環境的變遷,如今香港人與台灣人的處境,不同的是香港政府完成隸屬中國政府,台灣則歸屬於中華民國政府,而由兩個不同的國家政府來行使不同的治權。

檢視香港這次的連續抗爭活動,我倒比較從香港人爭自由、爭民主的訴求來看待問題。從起因於港府修訂《逃犯條例》的引爆「反送中」抗議,在最初的抗議活動中還帶有香港人爭自由的訴求,乃至於活動中訴求香港特首的改為直接普選,仍然是凸顯有其代表爭民主議題的意涵。

不過,抗爭活動發展至今,似乎已經偏離爭自由、爭民主的議題越來越遠,導致抗議主題的失焦,演變成激烈的街頭暴力行為,不但是搗毀了許多商店的作生意,也傷及許多無辜人民的生活安寧,更嚴重的將迫使許多香港人和企業外資紛紛遠離香港,這是大家最不想、也不樂見到香港這次抗爭運動的最後下場。

當前香港人的向政府爭取自由人權和爭取民主選舉的訴求,或許有似於台灣在戒嚴時期台灣人向政府的示威遊行活動,也曾經有過流血和有人坐牢的不幸事件發生。然而,香港與台灣的處境不同,畢竟台灣中華民國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

但是現在的台灣已經民主化了、也已經有過兩次的政黨輪替了,如果我們現在的政府還想從香港這次的抗爭活動中,見縫插針地的獲取政治利益,或是在2020年的總統與立委選舉中做不當的聯想,以獲取更大的選舉利益,那將無助於香港問題的解決,和維持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

陳天授(台北城市大學榮譽教授)

▲陳天授(台北城市大學榮譽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