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TB新聞網
新聞首頁 > 全民專欄 > 肥胖者代謝異常 心血管疾病主因
分享到臉書FB!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twitter!   作者:曾采瑄 時間:2021-01-04 人氣:

肥胖者代謝異常 心血管疾病主因

(台灣TB新聞網/曾采瑄)代謝症候群目前仍只是一群容易導致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的總稱,而非是一個疾病。它可能是腦血管疾病、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的共同殺手。更嚴重的是,世界人口中第二個最容易被它盯上的族群,正是台灣人,僅次於印度人。你認識它了嗎?

由洪鈞培文教基金會、新北市立圖書館主辦的「身心健康快樂生活」公益系列講座,邀請輔大醫院新陳代謝科主任裴馰教授主講「代謝健康‧快樂生活」。

裴馰教授說明,如果中圍肥胖、血中三酸甘油酯(TG)偏高、血中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偏低、血壓偏高、空腹血糖偏高等五項指標中,具有三項或三項以上便符合代謝症候群,此時就需特別注意健康已亮紅燈。這群危險因子與台灣十大死因榜中腦血管疾病、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密切相關。

從醫療角度,代謝症候群的概念被提出,提前警告病人,儘早預防。原本血壓、血脂、血糖偏高,除非到了產生疾病的地步,並不會讓人感覺不適,因而難以察覺。「代謝症候群不是一個特定的『病』,而是種病前狀態,」裴馰解釋,代謝症候群的標準更為嚴格,可以預警健康狀況。

例如糖尿病的診斷標準原是空腹血糖大於等於126毫米/100毫升(mg/dL),但代謝症候群將標準提前為110mg/dL。血糖界定在126mg/dL,是根據血糖在此濃度時,視網膜開始產生病變。但事實是,在血糖上升到這個濃度之前,病人雖不被歸為糖尿病人,動脈卻已開始硬化。而且,血糖超過110mg/dL表示,身體已出現葡萄糖不耐的狀況,也就是糖尿病的先兆。這個現象正好提醒,趕快矯正生活習慣,改善血糖不耐的情形,延遲糖尿病發生的時間。

預防或控制代謝症候群沒有特別的訣竅或捷徑,所有受訪專家的建議一致,還是老話一句——養成良好的健康習慣:保持標準體重、健康飲食、多運動、多喝水。

而關心代謝症候群的五個指標:腰圍、血壓、三酸甘油酯、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空腹血糖。裴馰建議,出現代謝症候群中任何一個指標,都應向你的醫師詢問。你可以向下列的專科醫師求診:代謝內分泌科醫師(有的醫院稱新陳代謝科)、心臟內科專治高血脂的醫師,或者女性附帶有生理週期或懷孕方面的問題也可向婦科醫師詢問。

根據美國國家膽固醇教育計劃成人治療計劃第三版(ATP III)定義,只要符合下列五項指標中的三項或超過三項就是代謝症候群:1. 腰圍:男性≧102公分、女性≧88公分(但台灣依據全國營養調查,修正腰圍的標準為:男性≧90公分,女性≧80公分)。2.三酸甘油酯(TG)≧150毫克/100毫升(mg/dL)。3.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男性≦40 mg/dL、女性≦50mg/dL。4.血壓≧130/85毫米汞柱(mmHg)。5.空腹血糖≧110mg/dL。

裴馰教授

▲裴馰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