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TB新聞網
新聞首頁 > 全民專欄 > 〈溫州街瑣記03〉陳奇祿與台灣大學校長一職的陰錯陽差
分享到臉書FB!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twitter!   作者:陳天授 時間:2021-03-02 人氣:

〈溫州街瑣記03〉陳奇祿與台灣大學校長一職的陰錯陽差

(全民專欄/陳天授)住溫州街的陳奇祿先生在台灣大學教書,講授《人類學概論》,我久仰大名。因為他與我同是台南人。我們同住溫州街。加上他與台南縣長楊寶發的互動關係良好,我也了解他們都是當年蔣經國推動「吹台青」本土化時期所刻意培植的政治菁英。

我審修拙作【元華版】《台灣政治經濟思想史論叢》,特別參考了陳奇祿《民族與文化》一書,他提到1948年5月應李萬居主持的《公論報》,主編「台灣風土」,直到他1951年赴美進修。陳先生這段秉持中華文化的論述台灣風土思維,和他與李萬居共事的經歷。這段重要資歷也奠定他後來被蔣經國、李煥先生的提拔有關。

我的學長,也是位詩人周伯乃先生,他曾告訴我一段他追隨陳奇祿先生回憶的略述:「陳奇祿先生從政也晚,他算是李煥先生的人,曾任救國團顧問。他出任〔國民黨〕中央黨部副秘書長,是民國65年〔1976〕,已經53歳了。65年張秘書長寶樹命我任陳奇祿先生機要秘書。後來跟隨陳奇祿先生進行政院任秘書同時兼任《中央日報》副刊編輯,……〔我〕到文大是陳奇祿先生的妹妹陳碧蓉女士在該校任圖書館舘長,張鏡湖要她來去任董事會秘書,我只好答應。……」。

陳奇祿80大壽接受《中國時報》記者訪問時曾感嘆說:「離開台大教職到政府工作,是個大損失。在學術上最得意的事情是開「台灣研究」先河,次是對台灣原住民物質文化的探索。」在80大壽餐會,周伯乃、莊芳榮等故舊門生為陳先生出版了纪念集。另外,中央研究院替他出了一本口述歷史!

轉述周伯乃說:「他〔陳奇祿〕一生都很重視他的學術地位,如中央研究院院士。如果他不從政,可能會當上院長。陰錯陽差,經國先生批准他接閻振興的台大校長,但那年有世界性的學術會議在哥斯達黎加召開,而台灣三個校長代表,大學閻振興、職業學校趙筱梅、中學校長崔德禮,如果六月一日辦理校長交接儀式,閻先生、陳先生都沒有資格,失去重要一席,台大乃臨時換了虞兆中退休教授去接三年校長,陳奇祿先生接任文建會。」

這也才有陳奇祿接任文建會主委之後,並在他任內協助完成經國先生推動十大建設的其中一項,有關負責執行各縣市興建並成立文化中心的重大政績。

2004年之後我搬離溫州街。有一天我回到溫州街,正準備從台電大樓捷運站搭車回萬隆,在出口處巧遇曾是陳奇祿先生擔任文建會主委期間,特從行政院研考會借重調來文建會擔任科長,後來曾出任台北市政府民政局長和國家圖書館館長的莊芳榮,他手上提著一盒萊楊桃酥,說趕著前去探望老長官陳奇祿主委。

從芳榮兄的口中我才得知陳先生亦早搬離溫州街住所,大部分時間在內湖民權東路六段,有時候會住在忠孝路三段,偶爾也會住淡水的家,我想這都是為了老人家生活上照顧的方便。陳先生1923年出生台南將軍鄉,在2014年10月辭世,享壽86歲。

陳先生的父親陳鵬早期在福建、上海等地經商,外祖父鄭少卿為出身中國浙江紹興的書法家,父母親為日治時期(1895-1945年)高級知識分子。這是非常特殊的家世背景。

陳先生在香港求學,後來入上海聖約翰大學、英國倫敦大學、日本東京帝大,唸的是政治;入台大任教才改人類學,並專攻台灣土著文化;成為人類學系名教授!

陳先生與吳三連同鄉,也曾擔任過吳三連基金會董事長。據了解吳三連是陳先生的母親的學生,也是他父親的同學,身份很特殊,交情非淺!例如他任中央黨部副秘書長時,中央月刊需要廣告費,他出面在中山北路與南京西路附近餐廳,由吳三連代邀一桌客人,當場有人響應!可見他們私交不錯!陳先生在台南縣,不僅獲得地方人士所謂「山派」的敬重,也贏得海派人士的推崇。

陳奇祿先生與張若女士的證婚人是傅斯年,陳先生岳父張山鐘先生。1951年,張山鐘角逐第一屆屏東縣長選舉,當選首屆民選縣長。據了解1952年蔣經國成立「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時要籌措經費,由當時副主任謝東閔出面向張山鐘勸募,獲得張山鐘的答應支持。

張山鐘當年亦響應政府的「三七五土地改革」,曾讓出土地價格換算嘉新水泥股份股票,以支持政府的土地政策和協助推動國家企業的發展!張山鐘曾擔任省府委員。第二屆縣長選舉時,張山鐘一度有意與林石城一戰。最後被台灣省政府勸退。

張山鐘主導屏東縣張派所擁有的群眾基礎,對其兒子張豐緒的仕途影響非常大,當屬蔣經國「吹台青」本土化政策培植的對象,尤其是擔任了台北市長一職。

我住在溫州街96巷(現改羅斯福路三段283巷)的期間,有天我們巷裡突然增加一座小警衛亭,並24小時有警察負責輪流守衛,我才發現這巷子住進了台北市長許水德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