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TB新聞網
新聞首頁 > 全民專欄 > 《溫州街瑣記46》「中國民主黨」籌組與台籍政治人物的分合
分享到臉書FB!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twitter!   作者:陳天授 時間:2021-05-12 人氣:

《溫州街瑣記46》「中國民主黨」籌組與台籍政治人物的分合

(全民專欄/陳天授)蔡英文總統於5月10日出席在東吳大學舉辦的「傅正逝世30周年新書發表會暨頒獎典禮」,並頒獎給第四屆傅正講座獲獎人薛化元。她感謝薛化元長年投入民主政治史的研究,把傅正的日記集結成書,這是一段很重要的歷史,讓每個世代的台灣人,從傅正的經歷中,體悟到台灣民主運動的發展歷史。

傅正是台灣民主運動的關鍵人物,歷經白色恐怖,在戒嚴風聲鶴唳時期仍堅持理念,前後兩次籌組政黨。一次是1960年協助雷震籌組「中國民主黨」,而坐牢六年三個月,另一次則協助催生1986年民進黨的成立。他是台灣戰後唯一跨越兩次組黨的核心人物。

林孝庭在《蔣經國的台灣時代:中華民國與冷戰下的台灣》的書中提到:1958年雷震與兩度以黨外身分當選台北市長的高玉樹,以及台灣省議會本省籍議員郭雨新、李萬居、吳三連等人共組「中國地方自治研究會」,但遭國府當局阻撓禁止。

1960年春天,蔣介石最後以《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部份條文的方式連任總統,並且打破任期限制。此一結果也加速跨省籍政治人物的結盟。四月下旬,台灣縣市長與省議員選舉結束後,雷震與李萬居、高玉樹等人立即宣布組織「地方選舉改進座談會」,跨出籌組新政黨的第一步,隨後在全台各地舉辦巡迴座談會。

林孝庭引述《蔣經國日記》(1960年4月26日、5月14日)指出,由於該次選舉有不少非黨籍台人高票當選,蔣經國反省國民黨必須適應新的政治環境,做法上應採取「外鬆內緊」的原則,面對台籍政客,他自忖「不可用壓迫的方式來解決問題,但亦決不可以為遷就即可了事」。

因此,當年9月4日警備總部突然以叛亂罪將雷震與《自由中國》編輯傅正等人逮捕時,並未將同樣參與籌組反對黨的高玉樹、郭雨新、李萬居等台籍人物一併法辦。

承上述,我對照台籍政治人物葉廷珪(1905-1977)的從政過程。葉廷珪出生於台南市。日治時期曾任台南市會議員。1946年當選臺南市東區區民代表。1947年「二二八事件」,他遭到政府拘捕,經判決無罪釋放。

1950年葉廷珪出馬角逐臺南市第一屆民選市長,與台南市議長黃百祿並列前二名高票,進入第二次投票。在第二次投票中,葉廷珪整合臺南市黨外勢力當選,成為台南市歷史上第一個黨外市長。

在第一屆市長選舉第二次投票前,葉廷珪即曾北上會面國民黨台灣省改造委員會主任委員倪文亞請求加入中國國民黨,並獲臺南市黨部受理。1954年第二屆臺南市長選舉中,未獲提名的葉廷珪違紀參選,連任失敗。

1957年他以無黨籍身分當選第三屆臺南市長。1960年第四屆臺南市長選舉時,葉廷珪敗給國民黨提名的辛文炳。然而選後國民黨被指控在選舉中舞弊,引起《自由中國》在社論中要求應宣告選舉無效。

其中曾傳出國民黨派蔡培火、省府委員侯全成向葉廷珪「疏解」勸其放棄選舉無效官司,而據《雷震日記》記錄,在葉廷珪與雷震會談時證實此事,並謂對方表示如不訴訟,省政府將給一委員,結果遭到葉氏以服務地方拒絕。

日後葉廷珪一度名列《自由中國》「地方選舉改進座談會」召集人,並名列「中國民主黨」籌備委員會召集人。直到7月原定臺南舉行座談會前夕,葉廷珪在報上發表啟事聲明與座談會無關。此舉被視為對吳三連在市長選舉支持辛文炳不滿,而召集人之一郭國基也因李萬居對他的批評不滿,鼓勵葉氏不要參加座談會。

1964年第五屆臺南市長選舉,葉廷珪以無黨籍身分當選臺南市市長。1965年葉廷珪恢復國民黨籍黨後,曾一度打算競選第六屆市長,然因《地方自治法》通過後,他以當時年齡超過61歲無法參選市長。

1968年葉廷珪任期屆滿卸任。卸任後受聘為台灣省政府顧問。1972年國大代表選舉時,他曾登記國民黨內國大提名,然而未獲國民黨提名。對此葉廷珪一度表示競選到底,並違紀登記參選國大代表,最後遭國民黨勸退撤回登記。1977年葉廷珪病逝。

檢視葉廷珪一生的從政與參加選舉活動,凸顯他遊走於國民黨、無黨籍,和雷震籌組「中國民主黨」間的恩怨之情,和無奈分合的政治現實。這也正代表1970年代的前後,台灣在戒嚴時期政壇上的複雜性與弔詭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