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TB新聞網
新聞首頁 > 全民專欄 > 疫情已進入照護體系 台灣抗疫不能再靠運氣
分享到臉書FB!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twitter!   作者:曾采瑄 時間:2021-06-16 人氣:

疫情已進入照護體系 台灣抗疫不能再靠運氣

(台灣TB新聞網/曾采瑄)人類與傳染病之間,有著亙古久遠的互動消長,不時發生劇烈交戰,雖然導致大量人口的喪亡,最終也促使醫藥衛生進步,克服了傳染病的蔓延,然而代價何其之大!

當前疫情尚在進行中,一切似乎沒有盡頭,全球人類都在期望疫苗研發成功,打完這場終局之戰。但別忘了,此時此刻仍需仰賴公共衛生的偵測與防治手段,對於遏止傳染病的繼續散播,才是最重要的方法與對策。

台灣能在這次新冠病毒席捲全球之前,得以制敵機先,歸功於公共衛生的防疫策略奏效,更可說是經過SARS一場慘烈戰役之後,記取教訓,17年來,不斷練兵備戰,才能獲得這次首役勝利。

洪鈞培文教基金會5月9日邀請三軍總醫院副院長張峰義主講「感染防治.快樂生活」。張峰義教授表示,面臨世紀大疫,台灣的警覺性是接戰初期的致勝關鍵。透過發達的社群網路,以謠言監測(romor surveillance)的方法,發現可疑的新病毒訊息,經過嚴密監控,疾管署隨即緊急啟動多項措施,從2019年底獲得消息來源,2020年1月2日即召開緊急會議,5日就成立專家諮詢小組,將通報、檢測、發布旅遊警示,快速到位。最重要的布署,就是透過對武漢航班登機檢疫,即時隔離有症狀的感染者,在國門第一關阻絕病毒於境外。

歷經SARS經驗,確立發燒篩檢的機制,雖然這次COVID-19十分狡猾,並不能完全以發燒作為判別,但檢疫方法不斷進步,透過入境監測與檢疫,可以形成更嚴密的過濾網。從初期的返國者自主健康管理,到提高風險管控層級,於3月19日通令居家檢疫的政策至今,確實有效的控制疫情。

從這次應變過程來看,傳統的公共衛生還是最重要的一環。台灣這麼多年來,一步一腳印所建構的防疫網,其中有不少十分進步的公衛政策,張峰義教授以禁止傳統市場活禽宰殺與販賣為例,從此阻斷社區中禽傳人的介面,大幅降低疫病傳播風險,這也是在華人地區第一個能做到的國家。

本土疫情升溫,感染源不明個案數越來越多,曾任衛福部疾病管制署署長的三軍總醫院副院長張峰義分析,只要仍可追蹤、努力匡列,疫情仍在可以圍堵階段,但醫療與社區的戒備一定要升級,才能擋下這波疫情。

現在國內有多起本土個案,防守醫院這條防線是決勝點,最擔心社區個案造成院內感染,各醫院都提高警覺,只要在急診發現患者可疑幾乎都會採檢。不意外且在預料之中,因為世界各國都有院內感染發生,在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之下,只要有人入境,再怎麼百密也會有一疏,國人不該再預期國內零本土。

張峰義說,就防疫來看,某種程度早就預期會有零星個案的存在,關鍵在於要有健全的體系來應對,只要醫院感控能做好監測、動線、病人分流、醫護提高警戒等各方面,就算發生院內感染也不會太嚴重。儘管標準防護措施下感染機率不高,但醫護就算不是直接接觸感染,也可能透過間接接觸,接觸到物體又揉眼摸鼻的話,難保百密一疏。張峰義認為,因為這次算是有及時主動篩出病例,個案算是一到醫院就被找出來,所以對醫院風險小,即使不慎傳播出去,也只會是零星醫院人員確診。

不確定該院分艙分流狀況,一旦有出現混雜、跨區跨層的情形,就要大規模的篩檢,萬華地區某醫院應該參考衛福部立桃園醫院群聚案的經驗處理,建議比照桃園醫院全院人員都須篩檢一次,不能夠再重演2003年的SARS經驗,「寧可做大不要做小。」

要國人別再有零本土的期待,張峰義強調,只要台灣開放旅客入境、有人持續在居家檢疫,病毒就有可能在社區存在,在全球大流行之下,少數個案的存在完全可以預期得到。

張峰義說,目前國內針對進出8大類場所強制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等措施仍要持續下去,畢竟新冠肺炎對全球的影響,已經可以確定絕對不是短暫幾個月,疫情還會很久。

看到各國媒體報導,世界疫情慘烈,不但痛心更是沉重提醒我們,疫情尚未結束,未來一兩年仍要「戰戰兢兢、步步為營」,才能確保平安。最重要的是,病毒無國界,人類不能再分別彼此,世界各國必須攜手合作,共抗大敵,才能互相汲取經驗與教訓,共同承擔防治傳染病的責任。
               張峰義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