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TB新聞網
新聞首頁 > 全民專欄 > 《溫州街瑣記96》讀陳芳明著《革命與詩》有感(二)
分享到臉書FB!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twitter!   作者:陳天授 時間:2021-07-22 人氣:

《溫州街瑣記96》讀陳芳明著《革命與詩》有感(二)

(全民專欄/陳天授)1979年12月10日台灣爆發了「美麗島事件」之後,台灣社會到處充斥一股激情的氛圍。尤其是黨外雜誌對於當時國民黨政府施政的大肆批評蔚成風潮,給台灣社會帶來極大的衝擊。

1980年代我還住在溫州街的時期,每當我走過溫州街與羅斯福三段的交叉口附近,也就是現在台電大樓對面的靠近台灣大學地段,當時尚未起建樓房之前,大部分矮房子的書店面和地攤上擺的盡是黨外雜誌。

諸如:以美麗島家屬和辯護律師為主所辦的雜誌《深耕》、《生根》、《進步》、《縱橫》、《鐘鼓樓》、《關懷》、《博觀》等;以政論性為主所辦的雜誌《亞洲人》、《政治家》、《自由時代》、《前進》、《民主人》等,還有《李敖千秋評論叢書》、《李敖千秋評論號外》、《萬歲評論叢書》的出版專書。

這時候溫州街的台灣大學附近,尤其是到了傍晚的下班時間,就可以看見許許多多的民眾站在書攤前,翻閱或搶購雜誌的場景。我是每天下班幾乎都要路過這地方,儘管有些時候我疼痛的腳不太聽使喚,我也都還會去瀏覽一番。

當時我比較會常買的刊物包括鄭南榕主持的《自由時代》雜誌,和李敖出版的《李敖千秋評論叢書》、《李敖千秋評論號外》、《萬歲評論叢書》等專書。主要的原因是其等在內容上會有深入探討。

例如《自由時代》會印行禁書,江南寫的《蔣經國傳》全文;李敖千秋和萬歲評論叢書的內容,則有時候也會發表聲援美麗島家屬的文章,例如《李敖千秋評論號外3》就登出了〈給方素敏的一封信〉,和〈我們擁護許榮淑—從手執蠟燭到手執火把〉等等。

在這段的時間裡,國內黨外雜誌和書刊的一窩蜂批評國民黨政府,或許當時黨外人士所辦的雜誌實在太多了,令人目不暇及,有些報導或是分析的文字難免流於重複,導致影響了讀者的購買力。

許信良和陳芳明等人在美國出版的《美麗島週報》,當然也是非常有影響力的重要刊物之一。根據最近出版由關中口述、張景為著的《明天會更好:關中傳奇》一書指出:「〔指美麗島事件發生時〕最後一點也是最遺憾的是,政治活動的領導人很重要,美麗島政團原來是許信良領導,他那時有政治魅力、手腕而且有聲望,但他突然不見了、出國去了,到現在也不知道是甚麼原因。」

根據陳芳明《革命與詩》第128頁的說法:「他〔指許信良〕是整個政治事件的漏網之魚,由於他的桃園縣長職位無端遭到剝奪,便利用空檔出國旅遊。他到洛杉磯不久,也正是美麗島事件爆發的時候。隔著廣闊的海洋,只能看著自己的朋友一一遭到逮捕,他簡直束手無策。大審之後,他曾經為了去留掙扎許久。他覺得應該在海外為《美麗島》雜誌復刊,因此決定到各大學校園尋訪理念相近者。」

許信良在美麗島事件發生的時刻,他的不在場或許讓他蒙上「形象不好」的黨內同志批評,使得他在有意爭取1996年總統選舉的民進黨黨內提名,於1995年5月3日接受《自立早報》的訪問,他自稱「我一生最不幸的就是要親自下田」。

他最大的弱點就是外界老是認為他「形象不好」、「無法信任」,許信良說:「我檢驗我過去二十多年,我出賣過誰?我有拿人民對我的信賴去圖自己的利益?」

對於外界評論許信良「形象不好」、「無法信任」也許沉重了些,畢竟在「美麗島事件」之後,許信良、陳芳明等人在海外發行的《美麗島週報》,確實也為台灣民主政治的發展注入了新思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