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TB新聞網
新聞首頁 > 全民專欄 > 《溫州街瑣記109》余英時先生重要著作提要(三):中國文化與現代變遷
分享到臉書FB!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twitter!   作者:陳天授 時間:2021-08-11 人氣:

《溫州街瑣記109》余英時先生重要著作提要(三):中國文化與現代變遷

(全民專欄/陳天授)余英時重要著作之一:《中國文化與現代變遷》,1992年11月初版,1995年8月再版。三民書局三民叢刊52,268面。

本書大抵收錄余英時先生在1988-1991年間,有關討論文化和思想問題的文字,都是屬於通論性質的文字,也大體都可以包括在中國文化與現代變遷的這兩個主題之內。

余英時在〈自序〉:「但討論中國文化有時不能不旁引西方以資參證;討論現代變遷有時也不免要上溯古代以明源流。更重要的是這兩個主題在本書中不是孤立的,而是密切相關的。本書的主要旨趣正是要從現代變遷中窺測中國文化的新動向。」

我從余著的目錄與內容,本書主要可以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包括: 論文化超越、文化評論的回顧與展望、中國知識分子的邊緣化、美國華僑與中國文化、民主與文化重建、我所承受的「五四」遺產、現代儒學的困境、「創新」與「保守」、費正清與中國、中國近代個人觀的改變、自我的失落與重建—中國現代的意義危機等11篇與文化議題有關的論述。

第二部分包括:陳獨秀與激進思潮—郭著《陳獨秀與中國共產運動》序、 資本主義的新啟示—黃著《資本主義與廿一世紀》序、關於「新教倫理」與儒學研究—致《九州學刊》編者、實證與詮釋—《方以智晚節考》增訂版自序、《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自序、「明明直照吾家路」—《陳寅恪晚年詩文釋證》新版自序、「士魂商才」—《中國近世宗教倫理與商人精神》日譯本自序等七本著作的序言。

第三部分特別論述如何〈怎樣讀中國書〉?

綜合上述第一、第二部分,我們當理解中國文化與國家從傳統走向現代的變遷。余英時曾指出,胡適的貢獻是再把中國從原有封閉的一種傳統中,帶到一個現代世界上,是對中國文化的一種現代化和學術現代化的啟蒙作用。至於他主要是從史學的觀點研究中國傳統的動態,因此不但要觀察它循著什麼具體途徑而變動,而且希望儘可能地窮盡這些變動的歷史曲折。

所以,余英時認為這是展示中國文化傳統的獨特面貌的一個最可靠的途徑,雖然他也偶而引用西方的理論和事實,藉以作為參證比較的輔助,但其目的只是為了增加說明上的方便,決非為了證實或否證任何一個流行的學說。

余英時上述的論點,其立足點永遠是中國傳統及其原始典籍內部中所呈現的脈絡,而不是在崇尚任何一種西方的理論架構。余英時認為沒有任何一種西方的理論或方法,可以現成地套用在中國史的具體研究上面。

中國文化是否會影響國家現代化發展,在1970年代亞洲四小龍經濟發展的表現,和中國大陸在鄧小平實施改革開放政策之後的經濟成長,已經很清楚的驗證了文化在國家整體發展中的重要性。

余著第三部分的論述怎樣讀中國書?余英時指出,古今中外論讀書,大致都不外專精和博覽兩途。精讀的書給我們建立了做學問的基地;有了基地,我們才能擴展,這就是博覽了。博覽也須要有重點,不是漫無目的的亂翻。

現代是知識爆炸的時代,古人所謂「一物不知,儒者之恥」,已不合時宜了。我們無法學習像清代大儒戴震(東原)熟背《十三經》,和如余嘉錫在《四庫提要辯證》〈序錄〉中所引董遏說「讀書百遍,而易自見」的讀書方法。

所以我們必須配合著自己專業去逐步擴大知識的範圍,和須要訓練自己的判斷力,以及現代圖書資訊學裡所強調善用電腦提供搜尋資料的功能。

閱讀了余著《中國文化與現代變遷》,如果我們台灣社會還會瀰漫一股「去中國化」思潮,使得反智主義與盲目反中國文化的浪潮節節升高,這當不是余英時先生當年聲言支持台灣民主運動的本意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