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TB新聞網
新聞首頁 > 全民專欄 > 《溫州街瑣記110》余英時先生重要著作提要(四):民主與兩岸動向
分享到臉書FB!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twitter!   作者:陳天授 時間:2021-08-12 人氣:

《溫州街瑣記110》余英時先生重要著作提要(四):民主與兩岸動向

(全民專欄/陳天授)余英時先生重要著作之一:《民主與兩岸動向》,1993年9月初版,三民書局三民叢刊64,面247。

本書選收了余先生於1987至1991的時論文字33篇,主要立論的範圍以民主發展與海峽兩岸的動向。可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共13篇,都是討論台灣民主發展的問題的。第二部分是討論大陸民主運動的10篇。第三部分以討論兩岸關係為主的10篇,此中關鍵則是中共政權的本質問題。

余英時討論台灣民主發展指出,1987年國民政府正式解除戒嚴令和1988年蔣經國逝世為其這十幾篇文字的撰寫提供了契機。他在這篇〈開放、民主與共識—蔣經國先生逝世一周年的回顧與前瞻〉指出,其實從蔣經國過渡到李登輝是具有多重意義的歷史變遷:

第一是從革命時代過渡到民主建國時代;第二是從「強人政治」過渡到「群龍無首」的政治;第三是從大陸本位的領導過渡到本土化的領導。

余英時特別解說這「本土化」並不只狹隘的「省籍」觀念,而是國民黨的接班大體上已使黨和政的領導階層,他們都是在台灣成長起來的,但這又不等於說他們也都是變相的「台獨派」。余英時相信他們仍然具有深厚的中國意識,而這一中國意識主要是文化的而非政治的。

余英時曾在一次接受的訪問中更深入地明確指出,民主化與本土化之間本來就有著一定的關連,台灣經過近二十年的民主發展,整個社會逐漸走向本土化是必然的趨勢。但是本土化並不等於台獨,也不是哪個政黨的專利。不能說你民進黨最早喊出本土化,所以就只有你一個黨是代表本土的,其他政黨都不是。只要是透過民主的程序、經由人民選票產生的政權,都是本土化,都代表本土。

所以,余英時在這篇〈民主乎?獨立乎〉中指出,「台灣獨立」如果在今天還有積極的意義,那就只能是獨立於中共殘暴的政權。台灣在國際上的困境是中共所造成的,而中共對於中華民國這一既成事實是無可奈何的,對於「台灣共和國」則是絕對不能容忍的。

余英時以為台獨「去中國化」是不可能的,台灣可以講獨立。如果台灣獨立不是根據狹隘的地方觀念,也不是投降任何外國勢力,那也沒有什麼不好。台灣民主制度已在形成中,一般人民的獨立自主意識很強烈,就算中共用武力征服台灣,也會受到台灣人民無止境的反抗。

顯然余英時對於中共對待台灣的政治手段,是懷有很高的戒心的。我們可以清楚理解他的不接受違反民主的民族主義,中國大陸的新民族主義在性質上與舊民族主義根本不同,它已從自衛轉變為攻擊。因為民族主義是可以被建構出來的。

余英時在其〈序〉中指出,本書有關兩岸關係的文字中,反覆強調的其實只有一點:兩岸的文化和經濟的溝通不妨以審慎的方式逐步加強,但政治談判則目前決非其時。「統一」和「獨立」對台灣而言都是政治自殺。大陸和台灣不能永遠分離,這是毫無可疑的,但正常的關係必須在大陸也開始民主化以後才能建立。

余英時特別舉朱熹論宋、金關係時曾說:「今朝廷之議,不是戰,便是和。不知古人不戰不和之間,也有個且硬相守底道理。」今天台灣對於大陸,在不「統」不「獨」之間,「也且有個硬相守底道理」。

所謂「硬相守」,即台灣必須建立起最低限度的內部共識,走向一種「少數服從多數,但多數尊重少數」的民主道路。相反的,如果台灣內部不斷地進行原子分裂的活動,則其前景是未可樂觀的。

我曾在2020年1月拙作《台灣政治經濟思想史論叢(卷四):民族主義與兩岸篇》的一篇〈余英時自由主義思想與兩岸關係評論〉中,提出如下建議:不管民進黨或國民黨執政,中華民國非常歡迎余英時在他今(2019)年的90歲年紀,能夠追隨他的老師錢穆,和胡適、林語堂、張大千等人士的返台定居。

余英時不但可以享譽他身為中央研究院院士的崇高地位,而且他們賢伉儷亦可享受台灣自由民主社會的晚年生活。如今隨著余院士的逝世,這建議案亦隨著遠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