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TB新聞網
新聞首頁 > 全民專欄 > 高齡者 輕鬆擊退肌少症
分享到臉書FB!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twitter!   作者:曾璟瑜 時間:2021-12-01 人氣:

高齡者 輕鬆擊退肌少症

(台灣TB新聞網/曾璟瑜)人的老化是個複雜過程,包含先天遺傳、後天生活型態、慢性疾病等都會交互作用影響老化過程。整體而言,從30歲以後,身體大部分器官系統的功能,會以每年下降0.8~1%的速度衰退。

台北長庚紀念醫院內科主任林志明接受洪鈞培文教基金會邀請,10月24日在新北市立圖書館演講廳,主講「減輕肌少症‧快樂生活」。

「肌少症」是老年失能的兇手,特徵是持續且全身普遍的骨骼肌重量及功能減少,伴隨可能造成失能、生活品質下降,甚至是生活無法自理以及死亡風險增加。人體骨骼肌肉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減少,年過40,肌肉量會以每十年減少8%的速度流失;70歲後則以每十年減少15%的速度加速流失。雖然所有老年人都會因年齡增長而造成肌肉量減少,但流失程度與速度因人而異,「如同骨質流失,這是必然歷程。」除了老化,也有可能是慢性病(心臟病、關節炎、糖尿病、腎臟功能惡化等)引起,其中有八成起因為後者。

「若沒有早期發現,在老年人失能初期給予適當治療,輕則容易沒力增加跌倒機率,重則導致失能久臥在床」可以觀察家中長輩是否有以下肌少症徵兆:(1)走路遲緩:室內平地行走困難(6公尺內行走,每秒速度少於0.8公尺)。(2)握力下降:取物困難,拿不動5公斤沙拉油罐、毛巾擰不乾。(3)行動吃力:從座椅起身變得困難,例如需要撐扶手才能起身;爬10階樓梯出現困難,例如爬三兩下就需要休息。(4)反覆跌倒:跌倒機率增加,過去1年來連續跌倒2次以上。(5)體重減輕:非刻意減重,6個月內體重減輕5%。例如,原本體重60公斤的長者,半年內無緣由地減少3公斤,就應小心。

倘若家中長者符合以上描述,有可能是罹患肌少症的早期症狀,若是健康老人漸漸出現前述狀況,照顧者有要有所警覺,營養不足、慢性疾病同樣會加速肌肉流失。罹患肌少症的長者容易因四肢無力、平衡變差而有高的跌倒風險,若已罹患骨質疏鬆,更面臨骨折高風險。

多吃優質蛋白質食物,以及多做有氧運動、阻力型運動,輕鬆遠離肌少症。

高齡者除了生理老化,身體組成也會逐漸改變,像是肌肉量減少、骨質疏鬆等。肌肉量少肌力下降,直接影響日常生活,像是上下床、使用馬桶不穩、爬樓梯困難等等,甚至可能因為下肢無力跌倒,引發髖部骨折、顱內出血,進而失能、臥床。台灣65歲以上長者肌少症的盛行率大約6.8%,相當於超過20萬名老年人正面臨肌少症威脅。

老人體適能主要看5個指標,分別是肌力、肌耐力、心肺耐力、柔軟度和身體組成,會透過握力、坐姿起立、椅子坐姿體前彎及2分鐘原地踏步等項目進行檢測,並透過生物電阻分析儀,測量脂肪量、肌肉量和骨骼量。而北護分院還會再搭配測量走路速度,進行肌少症的診斷。

強化肌力好處多多,許多研究顯示,肌力訓練對於年長者的骨密度、糖尿病、憂鬱及睡眠問題都有幫助,為了協助病人或高齡長輩恢復生活自理能力、加強肌力,治療師所指導的訓練動作,大部分是拆解日常生活所需要的動作,並利用運動器材進行模擬訓練,也會利用平衡訓練儀、下肢肌力訓練儀器等,來加強患者的平衡、協調及反應能力,降低跌倒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