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TB新聞網
新聞首頁 > 全民專欄 > 小心視力問題!2050年嚴重視力障礙估影響9億人
分享到臉書FB!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twitter!   作者:曾璟瑜 時間:2021-12-06 人氣:

小心視力問題!2050年嚴重視力障礙估影響9億人

(台灣TB新聞網/曾璟瑜)青光眼和白內障都是老年人常遭遇的眼睛疾病,兩種都可能導致視力喪失。儘管它們具有相似的症狀,但是兩者的成因和治療方法並不同。現代人長時間使用3C產品,用眼過度刺激狀況下,導致眼睛提早衰退老化,因此年輕人出現黃斑部病變也時有所聞。

三軍總醫院眼科主任呂大文接受洪鈞培文教基金會邀請,11月14日在新北市立圖書館演講廳,主講「視力健康‧快樂生活」。

青光眼由眼睛內部過高的眼壓引起。人的眼睛充滿了稱為房水的循環體液,每天身體較舊的液體會通過網狀排水區域離開眼睛,新液體替代舊液體,在眼球內部保持穩定的壓力。如果有東西阻塞了排水機制,眼睛內部就會壓力上升,使視神經中的纖維永久受損,進而導致視力喪失。

青光眼常見的症狀包括視力模糊、眼睛痛、眼睛紅、怕光、溢淚、噁心、嘔吐,彩虹樣的光圈等等。房水在眼內是不斷循環的,一方面由睫狀突分泌,一方面由前房隅角排出,如果排出的管道受損,就使房水排不出,而造成眼壓上升。青光眼根據前房隅角的開放與否大致可分為閉鎖性青光眼及開放性青光眼,國內記錄以原發性隅角閉鎖性青光眼為多,此點與國外報相反,而且女性要比男性為多,閉鎖性青光眼以急性發作表現,此時病人會出現典型的青光眼症狀,如上面所述,眼壓可達50~60毫米汞柱甚至更高,此時必須立刻使眼壓下降,否則神經很快的就會受損,原發性隅角開發性青光眼,病人沒有很明顯的症狀,通常只有中度的眼壓上升,因為症狀不明顯,所以此類病人往往都忽略了,此外有好發於嬰孩的先天性青光眼以及因為外傷發炎,白內障等等引起之次發性青先眼,以上種種青光眼,治療的方法各有巧妙,但對視神經的傷害卻一樣,只有眼科醫師才能給予正確的診斷及治療。

青光眼的治療首選通常是滴眼藥水,可幫助減輕眼壓。如果眼藥水無法有效發揮作用,眼科醫師可能會採取雷射手術以幫助眼液正常排出。

青光眼是因眼壓過高,使視神經受傷而導致視野缺損的一種眼疾,也是引起失明的主要眼疾之一,在國內平均每百位40歲以上的中年人就有一位青光眼患者,而且青光眼往往有遺傳性,所以40歲以上的中年人,應每年接受定期的眼科檢查以早期診斷青光眼,唯有早期的診斷與治療,才能預防失明。

眼睛之所以可以看清楚外面的彩色世界,是因為光線經過透明的眼角膜、水晶體到達視網膜之後,由視神經傳導至後腦的視覺中樞而引起視覺反應。在眼球內瞳孔之後方有一透明組織稱為「水晶體」,當原本透明的水晶體老化變為混濁時,便會阻擋光線通過而造成影像模糊,就稱為「白內障」。

白內障是世界上最常見的視力喪失原因。台灣50歲以上的人60%患有白內障,70歲以上更高達90%。白內障嚴重時會造成視力減退、夜視力差、對明暗顏色以及深淺的辨別能力降低。

白內障最常見的原因是隨著年齡的增長,眼睛自然會老化。其他因素也會增加患白內障的風險,包括:糖尿病、肥胖、高血壓和過度日曬,因此建議出門時,可戴抗紫外線的太陽眼鏡保護眼睛,免受陽光照射,並避免直視陽光;若患有糖尿病等疾病,應定期進行眼科檢查。

白內障的治療仍以手術為主,藥物治療通常療效較差,若屬初期輕度白內障者,尚不須開刀,但如果視力模糊程度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應接受置換人工水晶體治療。

研究分析會增加罹患黃斑部病變的風險因子有年齡、吸菸、和家族遺傳,此外不良的飲食習慣、維生素攝取缺乏、白內障手術後、紫外光傷害視網膜等都會增加黃斑部退化的風險。嚴重患者大都有明顯的視覺症狀包括看東西會變形、顏色變淡或暗影,不過早期黃斑部病變幾乎不會感受到症狀,必須利用臨床光學檢查儀器近一步檢查,才能夠將疾病作正確判斷。

目前治療黃斑部病變主要是降低視力嚴重受損的機會,盡可能去延長可用視力的時間,因為黃斑部病變產生的疤痕是很難去除的,所以降低持續性破壞是延長視力的首要目標。隨著醫療進步,對於治療黃斑部病變的患者的方式也日有進步。現在黃斑部病變最新方式是使用眼內注射抗血管新生藥物,讓不正常增生的血管萎縮,來達到改善視力的目標。

在預防上臨床研究最推崇一些抗氧化營養素和礦物質,像是維生素E、維生素C、鋅、穀胱甘肽,特別是黃斑類胡蘿蔔素營養素,如葉黃素和玉米黃素。葉黃素和玉米黃素大量存在眼睛感光接受器和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攔截吸收藍光,除了可以改善視功能更能扮演抗氧化的角色預防黃斑部受到氧化壓力的傷害。而人體無法自行生成葉黃素和玉米黃素,因此需要經由飲食或補充劑攝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