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TB新聞網
新聞首頁 > 綜合新聞 > 教育部邁向頂尖大學計畫─紮根基礎科學.成果發表會
分享到臉書FB!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twitter!   作者:新聞部 時間:2015-07-08 人氣:

教育部邁向頂尖大學計畫─紮根基礎科學.成果發表會

(台灣TB新聞網)為展現頂尖大學在尖端學術理論與實務研發之卓越成果,教育部舉辦「邁頂十年―奉獻社會」系列成果發表會,本次主題為「紮根基礎科學.躍昇國際舞臺」,將由各頂尖大學共同發表基礎科技的成果,期待能帶動產學合作。

第二期頂大推動成果產學連結部份相當亮眼,103年度非政府部門提供之產學合作經費達35.79億元、研發專利數與新品種數總計1759件、智慧財產權之衍生收入有7.06億元等,皆是本計畫加強研究技術轉譯的實際成果,各校於基礎科技研發技術應用的成果,將於記者會中實際展示。

展示內容有國立中興大學物理學系副教授紀凱容所領導的生物物理學團隊,探究生物面對生存挑戰所演化出的解決之道,這些物理學原理的巧妙應用,也成為仿生設計的靈感搖籃。團隊利用自行研發的附著力量測器和顯微攝影技術,記錄微附著毛在水中的吸附力與附著過程,發現水生甲蟲龍蝨兩種不同形態的附著毛,屬於較為原始的匙狀附著毛的橙斑大龍蝨,能產生相當於二十五倍自身體重的附著力,但具吸盤狀附著毛的太平洋麗龍蝨,則能夠產生自身體重六十倍的附著力。此項跨領域科學研究成果,除揭開昆蟲在水中附著的力學奧祕外,亦能被運用於設計水下使用的長效微型吸盤及快黏快拆的膠帶。

另外於大氣科學研究領域中亦有重要之研究發現。大氣中臭氧與不飽和碳氫人合物作用時所形成的重要過渡產物不穩定分子CH2OO,係大氣化學中極重要的反應中間體,俗稱庫利基中間體(Criegee intermediate),但是因為其活性大、壽命短,過去多年來科學家想盡辦法要偵測它的存在,都未能成功。

國立交通大學李遠鵬院士研究團隊利用自行組裝的第二代步進式傅式轉換紅外吸收光譜儀偵測到庫利基中間體CH2OO的紅外光譜,得知此分子具兩性離子(zwitterion,分子有部分帶正電,有部份帶負電)特質,而非雙自由基,與理論計算(該校魏恆理團隊合作)相對照,其精確預測其振動頻率及紅外吸收強度,均與實驗結果極為一致。論文發表於2013年國際頂尖的「科學(Science)」期刊,這是能刊登在該期刊的極少數百分百「本土」的研究工作成果。交大團隊的貢獻,證實了過去六十年來被提出但從未被偵測到的重要中間體的確是存在的,並提供了未來監測及研究其相關化學反應的直接方法,開啟了大氣化學研究很重要的一頁,將對大氣相關的問題,如:酸雨、汙染物、氣候變遷等研究,有深遠的影響。此研究工作透過邁向頂尖大學計畫之支持,並做出領先世界的成果,得到世界的矚目。

國立中央大學在邁頂計畫經費的支持下,建立完備的太空酬載實驗室,並全程自主自製,研發出擁有世界3最紀錄之世界上最輕、最小、取樣率最高之先進電離層探測儀—「太空魔方」。學界認為,若能更加掌握電離層電漿的異常狀態,該技術未來也許可預測地震。由於臺灣鄰近電離層的「赤道異常區」,「電漿不規則體」的出現,會對GPS的通訊造成影響,不管漁船通訊或國防,都亟需了解電離層所造成的影響程度。

此外,過去福衛一號曾於2002年3月31日,宜蘭發生6.8強震的五天前,偵測到臺灣上空電離層的離子濃度異常減少,在地震前二天,全世界就只剩臺灣上空電離層離子濃度異常減少。該校所研製的「太空魔方」,未來將會安置在福爾摩沙五號衛星的頂板上,蒐集大氣中的帶電粒子特性並進行分析。

當天除計畫成果亮點簡報外,現場也設有實物展示區,共有十四所學校共襄盛舉,以展現邁向頂尖大學計畫於基礎科技研發應用之豐碩成果。

教育部邁向頂尖大學計畫─紮根基礎科學.成果發表會

▲教育部邁向頂尖大學計畫─紮根基礎科學.成果發表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