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TB新聞網
新聞首頁 > 綜合新聞 > 慰安婦堅毅不折斷追求正義之路
分享到臉書FB!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twitter!   作者:記者劉志成 時間:2015-08-30 人氣:

慰安婦堅毅不折斷追求正義之路

(台灣TB新聞網/記者劉志成)馬英九總統八月十八日在接見一個日本訪問團時,再就安倍戰後七十年談話作出回應,雖然安倍兩度提到在戰時有許多女性的名譽與尊嚴受到傷害,「但令人遺憾的是,他未特別針對慰安婦做到明確的道歉」。八月十四日是「國際慰安婦紀念日」,今年正逢二次大戰結束七十年,婦女救援基金會每年此時都會到日本交流協會抗議,要求日本政府道歉,今年則選在日本交流協會附近的慶城公園,舉辦「國際慰安婦日」紀念晚會。

當年在戰爭中飽受性迫害和性剝削的慰安婦,多數不幸葬身異鄉,姓名與身分不可考,幸好有倖存者勇敢站出來,讓這段被忽視與掩蓋的歷史曝光,讓世人重新認識戰爭中性暴力的殘酷,這些勇敢的慰安婦,是國際女性人權運動的重要推手。

目前所知的慰安婦倖存者,台灣僅存五名,平均年齡九十二歲,無法親臨晚會說出她們的故事,婦援會邀請「花天九地劇團」團員楊美美,表演獨腳戲「阿日妹妹過海人生」;劇團「肢體劇場」結合舞蹈和肢體表演編排舞劇「作嫁」,以諷刺方式呈現日本軍人對慰安婦的性暴力;兩名音樂人黃靜丞、黃思農,則以吉他配二胡演唱台語歌曲「春夏秋冬」,這首歌是慰安婦紀錄片「蘆葦之歌」中,蓮花阿嬤最愛的一首歌。

晚會尾聲,藝術家彭雅倫將3D投影作品「想不起來他長的樣子」,投影於慶城公園地上,影片結合慰安婦阿嬤的影像與歷史圖片,轉化成色彩斑斕的動畫與光影,最後化成千百朵燦爛的花朵,自慶城公園的泥土中長出、盛放,工作人員則將一百朵百合花送給現場觀眾,象徵阿嬤的勇氣傳給下一代。

日本終戰日七十周年翌日,總統府裡進行了一場特殊的相對論,主角是婦援會口中「陪伴慰安婦阿嬤二十四年」的馬英九總統,一是花了三年拍攝慰安婦紀錄片「蘆葦之歌」的導演吳秀菁,兩人同樣關注慰安婦議題,而在「蘆葦之歌」放映會致詞時,都不約而同哽咽落淚,談起對阿嬤的共同記憶。二○○五年三月,日本東京最法院宣判前台籍慰安婦訴訟案敗訴三審定讞,小桃阿嬤堅定地高喊「官司輸了,我的心沒有輸!」,「我們這些就是見證的證人!」小桃阿嬤要的不是賠償金,而是要一個道歉。

「蘆葦之歌」影片中,吳秀菁以感性平實地敘事手法,緩緩道出阿嬤一生的苦難,也紀錄了婦援會志工帶領阿嬤們身心療癒的過程,讓觀看影片者,看到阿嬤們如何透過社工關懷,從深沉的控訴,到走出傷痛,從拒絕受訪到說出故事,也是阿嬤面對、接受自己,尋求療癒的過程。慰安婦制度是日本政府,違反人道主義、違反兩性倫理、違反戰爭常規的國家犯罪行為,可以說是廿世紀人類歷史中醜陋骯髒的一頁,也是世界婦女史上最為慘痛的紀錄。

聯合國人權委員會早於一九九六年,就將慰安婦明確界定為「軍事性奴隸」,是日軍二戰時期的罪行,而東亞各國以及美國、歐洲議會等,也都同聲譴責,並要求日本要針對慰安婦事件道歉賠償。

日本天皇及首相安倍都發表了終戰七十年的談話,針對日本在二戰時期對東亞各國所造成的傷害,表達了反省與歉意,然而爭對慰安婦事件,安倍並未做出明確而具體的聲明,因此也引發欠缺誠意的抨擊。慰安婦是自願還是被迫?成為反課綱運動的爭議焦點,但慰安婦「非被迫」觀點脫離東亞史觀,所有受害國都是一致要求日本道歉賠償,台灣不應該對這些弱勢婦女有差別待遇,若不去了解、認識這些慰安婦阿嬤所背負的痛苦,是在她們傷口上灑鹽,且成為全世界唯一不認為慰安婦是被迫的國家,著實諷刺。

歷史的真相只有一個,看到「蘆葦之歌」紀錄片,「壓傷的蘆葦,他不折斷,將滅的燭火,他不吹熄」,慰安婦阿嬤們逐一凋零,但她們不向命運屈服的精神,照亮了這條追求正義之路。

標籤:綜合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