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TB新聞網
新聞首頁 > 綜合新聞 > 健保助力RAS檢測 腸癌病友用對標靶 用對順序 拚手術助延命
分享到臉書FB!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twitter!   作者:陳明宗 時間:2021-08-17 人氣:

健保助力RAS檢測 腸癌病友用對標靶 用對順序 拚手術助延命

(台灣TB新聞網/記者陳明宗)大腸直腸癌是國人十大癌症之首,堪稱全民健康頭號公敵;幸好,腸癌治療邁入「精準醫療再升級」時代,即使轉移,在健保幫助下,先做RAS基因檢測,再決定標靶藥物種類使用順序,爭取手術與延命至2年的機會。

據統計,我國大腸直腸癌平均每30分鐘新增1人確診,且約80分鐘就有1人死亡,但晚期腸癌病友健保新福音,中華民國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理事長楊純豪表示,大腸直腸癌連續13年居國人十大癌症之首,每年新增超過16000名患者,其中,約2成病友確診時已是第4期的轉移性大腸直腸癌,5年存活率約13%,對比第1期確診病友存活率超過90%,差距相當懸殊。

理事長楊純豪說,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病友的生存困境有機會翻轉嗎?精準治療還不夠,加了RAS基因檢測的「升級版精準醫療」才是決勝關鍵。

醫師楊純豪表示,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的治療以化療搭配標靶藥物為主,但腸癌標靶藥物概分為「抗表皮生長因子標靶(anti-EGFR)」和「抗血管新生標靶(anti-VEGF)」兩種,病友在確診為轉移性腸癌後,應該先做RAS基因檢測再決定相對應的標靶藥物。

研究顯示,轉移性腸癌病友中,RAS基因無變異者占6成,建議優先使用化療合併抗表皮生長因子標靶,讓腫瘤獲得較佳的控制。

高雄醫學大學附屬中和紀念醫院大腸直腸外教授科王照元進一步表示,表皮生長因子是一種蛋白質,外於細胞膜表面,易刺激癌細胞生長。國際治療指引與台灣共識一致建議,轉移性腸癌RAS基因無變異者,優先考慮化療合併抗表皮生長因子標靶藥物,藉阻斷表皮生長因子訊息傳遞路徑,進而抑制腸癌細胞的生長,同時增強腸癌細胞對化療藥物的敏感性,提升治療效果。

國際研究顯示,相較於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轉移性腸癌RAS基因無變異者接受作用專一的抗表皮生長因子標靶治療,整體存活延長6-10個月。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歷經6年,研究173位RAS基因無變異之轉移性腸癌病友的標靶治療差異,結果顯示一線接受化療併用抗表皮生長因子標靶治療的組別,中位存活期長達40個月,比併用抗血管新生標靶組多10個月。

而腸癌腫瘤轉移至肝臟,倘若無法直接以手術根除性治療,則必須先使用精準有效的標靶藥物與化學治療,進一步使得無法手術切除的病況,轉變成能夠進行根除性手術,方能提升病友生活品質和延長存活。

梁逸歆醫師根據台灣本土的健保資料庫分析,結果顯示在將近一萬三千名的轉移性腸癌患者,於初治療時併用化療和抗表皮生長因子標靶藥物,顯著有助縮小腫瘤,較併用抗血管新生標靶者,可增加將近多1成的手術機率,同時也更延長平均存活時間。

健保從6月開始給付RAS基因檢測,幫助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病友更精準用藥,追求更好的治療效果,中華民國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呼籲病友多與醫師討論,共同參與治療決策,爭取個人最佳治療的機會。
           醫學會理事長楊純豪講述升級版精準醫療才是決勝關鍵。

標籤:綜合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