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TB新聞網
新聞首頁 > 社會新聞 > 廟宇煙霧影響空氣 環保局現場診斷
分享到臉書FB!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twitter!   作者:記者季從茂 時間:2014-04-10 人氣:

廟宇煙霧影響空氣 環保局現場診斷

廟宇煙霧影響空氣 環保局現場診斷

(台灣商報新聞)縣政府環境保護局再創全國先例,針對縣內廟宇焚香燒金造成煙霧裊裊情況,聘請室內空氣品質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前往現場診斷,並提出可行的立即改善對策,提供廟方改善寺廟室內空氣品質,降低對信眾及廟方工作人員健康影響。

環保局指出,「室內空氣品質標準」已於101年11月公告,將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醛、揮發性有機物、懸浮微粒及臭氧列為室內空氣污染物而加以管制,而寺廟因屬半開放空間,在目前雖然未列為管制對象,但因傳統祭祀行為會在短時間累積空氣污染物而無法散去,其衍生空污問題及長期對民眾健康影響仍不可輕忽。

環保局強調,台灣傳統祭祀普遍以燒香、燒金作為主要的祭拜方式,在焚燒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二氧化碳、高溫和煙塵,也會釋放出大量的多環芳香烴化合物、苯、甲苯等揮發性有機物,傷害人體的眼睛、呼吸系統,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因此,還沒求得神明庇佑,卻先身受其煙霧瀰漫之苦。有民眾反映,節慶期間到廟裡拜拜,邊拜邊流淚;寺廟的工作人員感受最深,可見煙霧裊裊的影響。

環保局近年積極推廣與輔導環保寺廟認證,大部分寺廟都已配合推動紙錢減量與集中燒,及一爐一炷香等措施,但在年節或特殊節慶等尖峰時間,因為參拜信徒眾多,加上寺廟室內通風排氣效果不佳,縱使廟方安排服務人員不定時將香爐裡的香支做清理,還是常常出現廟內煙霧瀰漫現象。

專家們建議,未來寺廟應進一步朝向「減爐」或「暫時性封爐」,亦即廟方僅留天公爐及主祀神的香爐,其餘香爐可規畫進行「減爐」或「暫時性封爐」,寺廟內通風排氣設施應做定期養護並作紀錄,在特殊節慶事前加強養護,除可減少香支使用亦達到良好通風效果。

標籤:社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