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TB新聞網
新聞首頁 > 產業新聞 > 中央通訊社董事長陳國祥「洪鈞培文教基金會」公益演講
分享到臉書FB!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twitter!   作者:記者曾采瑄 時間:2014-03-29 人氣:

中央通訊社董事長陳國祥「洪鈞培文教基金會」公益演講

中央通訊社董事長陳國祥公益演講:媒體公正、社會進步

(台灣商報新聞)台灣媒體亂象也經常是國人詬病的事物之一!洪鈞培文教基金會及台灣商報三月八日邀請中央通訊社董事長陳國祥主講『媒體公正、社會進步』,身為國家通訊社董事長,擁有多年從事新聞與傳播及媒體經營的背景,對現在媒體亂象深入剖析,聽眾獲益良多。

中央通訊社董事長陳國祥一開始表示,去年十二月的在北京舉辦的「海峽兩岸媒體前瞻論壇」,他即對大陸表示兩岸互設新聞辦事處,台灣現已經開放大陸設點,但陸方卻未開放一事表達不公平之意。他說,台灣與大陸的新聞自由步調不一,許多地方台灣記者未能深入,大陸控管嚴密,形成赴陸採訪的困難倍增。

中央通訊社董事長陳國祥公益演講:媒體公正、社會進步

陳國祥以此為引,原因在於論壇結束後,陳國祥返台即受到立法院強烈質詢。他看見台灣媒體焦點並未在大陸發表的「六項共同倡議」反而聚焦在「未當場向大陸抗議、立委痛斥丟臉」等情緒上的情節。

中央通訊社董事長陳國祥說,在立會備詢時,他已經表明當時情況:大陸一宣讀完倡議就散會,無法當場表達意見,他事後也向媒體公開表示台灣的立場,已經盡其職責,粗暴的方式反而會打壞兩岸好不容易建立起的關係,「否則難道我要上台搶麥克風,這才叫愛台灣?」

不過,隔天媒體新聞報導的結果,斗大標題卻是:「**立委斥陳國祥丟臉」,無報導事情始末,中央通訊社董事長陳國祥說,現在媒體意識形態過強,已經完全喪失新聞專業的訓練。

中央通訊社董事長陳國祥表示,社會氣氛很急切、很短促,觀眾喜歡的是快速的、沒有負擔的新聞內容,沒有人在談所謂的專業新聞報導。不管是有線電視或無線電視,因為全國觀眾的興趣使然,社會新聞的比例、報導篇幅都增加。因為那種報導是收視率的保證,媒體都從商業導向來出發。多數媒體都用類似方法促銷新聞,變得彼此愈來愈像。

媒體應該嚴謹地查證和報導事實,不可扭曲或掩蓋真相,也不得以片段取材、煽情、誇大、討好等手法進行報導或評論。尊重多元、獨立自主、抗拒政府老闆或其他勢力的威脅和利誘;除非涉及公認的公共利益否則應尊重隱私……在新聞系課堂教學的東西是高標準的,不能完全反映在真實新聞界當中。

台灣新聞界尚未有時間培養自己的專業自信,就被大浪打得大家暈頭轉向,一窩蜂尋找賣點,但大浪總會平息,浪息後也不會有救生圈。

中央通訊社董事長陳國祥說,媒體評論化、綜藝化等都讓有品質的新聞、民眾應該知道的事情被埋沒,新聞自律難以貫徹實施,「幾乎快到無解的地步!」

要解決這些問題,陳國祥認為,從民眾每個人的自省發起,唯有拒絕看八卦等腥羶色新聞,發起想知道世事、社會的心,尤其是人文素養方面,減低「媒體愚民」的可能,並擁有自己的判斷與思考,不再跟隨媒體起舞隨波逐流,才會是根本解決之道。

由民眾發起拒看、覺醒的心相當重要,但媒體的自律若有一套機制、甚至有更深的反省,由媒體發起也並非不可能,端看決心與執行的力量,否則作壁上觀,社會的風氣是培養不成的,期望能有更具體的執行作法出現。媒體亂象民眾已是心力交瘁,媒體應要有「公德」的立場跟定位,否則也僅是商業行為的一種罷了。

中央通訊社董事長陳國祥小檔案

中央通訊社董事長陳國祥為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學士、新聞研究所碩士,曾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短期研究;曾任自立晚報總編輯、自立早報總編輯、總主筆、中國時報副總編輯兼副總主筆、中國時報週刊副社長、中時晚報總編輯、中國時報總編輯、中時晚報社長、臺北市客家委員會委員、時報育才公司董事長、中央通訊社常務監事等職;現任中央通訊社董事長、中央選舉委員會委員;著有「青年呼聲」、「新青年與現代中國」、「透視風雲人物」、「臺灣報業演進四十年」、「硬耿領導:客家籍政治領袖的志節與功過」等書籍,並策劃製作「治國:臺灣贏的新策略」、主編「哭泣的臺灣—看民進黨執政八年」。

洪鈞培文教基金會103年公益演講洪鈞培文教基金會103年公益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