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TB新聞網
新聞首頁 > 產業新聞 > 公共工程委員會副主委顏久榮「洪鈞培文教基金會」公益演講
分享到臉書FB!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twitter!   作者:記者曾采瑄 時間:2013-12-31 人氣:

公共工程委員會副主委顏久榮「洪鈞培文教基金會」公益演講

公共工程委員會副主委顏久榮公益演講:永續工程、福國利民

(台灣商報新聞)當前人類正面臨工業化下因環境過度開發與資源過度消耗,所造成的全球暖化、氣候變遷、環境惡化與自然資源逐漸枯竭等嚴峻挑戰。公共設施在目的上具有服務公眾的公益性質。但另一方面,公共設施的存在對於原有環境而言也是一種傷害;無論規模大小,從營建施工、管理維護到任務終止階段的各個階段,都會耗用大量的資源並對環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台灣的公共工程在傳統上以人定勝天、純粹以工程為考量以及缺乏整合的各階段獨立思考模式等、忽略整體環境的舊思惟下,導致土地過度開發、環境破壞、大量資源的浪費、使用效益不彰(如蚊子館)等結果。面對當前的環境挑戰,傳統的舊思維已經不符合時代需求,必須要重新檢討調整。

公共工程委員會副主委顏久榮公益演講:永續工程、福國利民

台灣商報及洪鈞培文教基金會上周日邀請公共工程委員會顏久榮副主委主講,講題『永續工程福國利民』,顏久榮副主委將以多年從事公共工程建設的實務經驗與推動未來發展的願景來談永續工程,聽眾獲益良多。

由於台灣現階段的基礎建設與經濟發展需求,重大公共工程之投資仍是政府所採取的重要策略之一。2008年,政府規劃愛台十二項建設,預定八年投資3兆9,900億元,平均每年投資金額將近5000億元,相較於近二年每年政府的工程採購金額約3,700億元,可以預見未來各種重大公共工程將會陸續動工。2010年1一月,政府宣布蘇花公路改善計畫的環境影響評估有條件通過,這將是繼雪山隧道之後,另一條經過敏感地質區域的道路(隧道)工程,而工程沿線的地質安全與生態環境以及工程的安全性,則成為爭議不斷的焦點。缺乏天然資源與土地過度開發的台灣,在整體環境永續發展的前提下,公共工程投資如何兼顧環境保護、公益需求、經濟發展,達到節能減碳與環境永續發展則是永續公共工程的重要推動方向。

相對於生態工程只著重於生態環境的思維,「永續公共工程」係指以符合環境保育、社會公義和經濟發展來規劃、建置、營運與管理之公共工程,並以「節能減碳」作為核心推動的重點。在維持公共設施應有服務品質與使用效益的原則下,透過對有限資源的有效利用、又降低對整體環境的影響。「永續公共工程」以全生命週期為核心架構,從公共工程計畫的可行性評估、規劃設計設計、工程施工、維護管理,乃至於任務終止等階段,將永續發展及節能減碳的考量納入每一項環節,並以全生命週期為一整體進行整合性的思考與規畫。

公共工程必須從結構性的全生命週期進行良好管理,才能發揮節能減碳的目的,因此工程會建構出四項綠色內涵(綠色環境、綠色工法、綠色材料及綠色能源)。近幾年來政府積極從政策面將「綠色內涵」納入各項施政內容中。行政院於2009年核定的「振興經濟擴大公共建設投資計畫」即指出各項公共建設之設計應採用符合環保、節能減碳概念之綠色工法、綠色材料、綠色設計,並融入節能減碳觀念及再生能源之設置,並指出「綠色內涵」原則不低於預算10%。

營造綠色環境為永續公共工程之首要工作。在最初之工程設計及施作過程中,應妥善進行生態環境調查與環境設計,藉由過去推動生態工程之「迴避、減輕、補償」等原則,避免對原有生態環境造成過大的干擾與破壞,創造一個與自然生態共存的工程環境,此為發展永續公共工程之重要概念與目標。

綠色環境的營造,除了原有生態環境的保育以及節能減碳的目標之外,對於氣候的調節(降低都市熱島效應)與生活環境品質的提升等亦具有相當助益。茲將「綠色環境營造」的作法與思考方向試列舉如下,可依照實際工程需求參酌應用。

1.評估合理營建規模,降低對生態環境的衝擊:

工程的施作必然會對基地及其周邊的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程度影響。因此,除了工程的必要性與選址為一開始即必須先確實評估與檢視外,在營建規模上,同時也必須需考量最小且合理的營建規模。營建規模越小,對於生態環境的干擾也越小。避免設計出不符合實際需求、過大規模之工程,亦可以達成資源最佳化、高效益之利用。

2.迴避、減輕、補償原則:

係指在工程選址及區域劃設時,對範圍內之重要生態環境或生態敏感區應進行迴避。若無法完全迴避的情況下,則盡可能的減輕工程對環境的衝擊,並考量後續對原有環境的補償作為,減少工程對原有生態環境的衝擊。

3.生態環境保育:

對於原有生態環境(如:動植物棲地與生態系統)加以維護,降低污染、營造生物多樣性環境。具體作法如:在公共工程的規畫設計應進行優質基地環境設計,以「迴避、減輕、補償」等原則降低對原有生態環境的衝擊;以及自然排水、雨(廢)水回收系統、生態池、複層植栽、使用原生種、棲地補償、生物廊道等。

4. 景觀綠化:

於基地內自然土層以及相關設施上之覆土層栽種適當之各種植物,增加綠化之面積。景觀綠化除能夠美化環境、調節溫度、提高環境舒適度外,同時也具有積極的固碳效果。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包含:生態綠化、牆面綠化、牆面綠化澆灌、人工地盤綠化技術、綠化防排水技術和綠化防風技術等。

5. 基地保水:

指基地內自然土層及人工土層涵養水分及儲留雨水的能力。妥善的基地排水設計,可以有效減少降雨之地表逕流,降低下游水路逕流之負荷,並提升地下水含氧效益。具體作法如:使用透水性鋪面、設置滯洪池、地下儲留滲透設施等,山坡地採用重力式排水設施。

6. 採用天然材料:

天然材料的應用為營造綠色環境之重要作法,避免過多的人為造物的施作,透過大量自然環境中各項天然材料,如在坡面植生(掛網植生)採用花草樹木或塊石等應用,可降低非天然材料使用對於環境衝擊。

7. 減少邊坡開挖:

對於已經穩定的邊坡儘量不加以擾動,以降低施工對工址環境之影響,維持原有邊坡穩定並使週遭環境受到保護。

8. 節能設計:

公共設施在日常營運階段,空調與照明耗能佔建築物整體能源消耗的絕大部分。除了採用節能設備(如省電燈具、節水裝置)降低能源消耗外,可以發揮創意,透過對建築物體的設計,創造一個自然的節能減碳的環境。例如:利用自然採光以減少人工照明的需求、利用自然通風與牆(窗)面隔熱的設計以減少空調耗能。牆面植生綠化與綠屋頂的設計,亦可以有效吸收熱輻射達到節能減碳的效果。

洪鈞培文教基金會103年公益演講洪鈞培文教基金會103年公益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