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TB新聞網
新聞首頁 > 兩岸藝文新聞 > 地球日為生態祈光 宗博館匯聚 10位宗教代表共啟永續心願
分享到臉書FB!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twitter!   作者:陳明宗 時間:2025-04-23 人氣:

地球日為生態祈光 宗博館匯聚 10位宗教代表共啟永續心願

(台灣TB新聞網/記者陳明宗)世界宗教博物館於22日世界地球日邀請10位不同宗教代表齊聚一堂,為地球祈福,並共同發表生態守護聯合宣言,以信仰點亮希望,以靈性擁抱生態,一起當地球生態守護者。

同時也舉辦「光在萬物特展」開幕儀式,邀請觀眾透過覺知,深刻理解萬物共生共榮、相依共存的真諦。

自2001年世界宗教博物館創立以來,本著創辦人心道法師「尊重、包容、博愛」核心精神,24年來,已成為台灣各宗教和平對話、溝通交流的平台;在氣候變遷及生態危機的威脅下,信仰的光芒是否能照亮人心與大地?今年世界地球日特地舉辦「宗教祈福暨光在萬物特展開幕」活動。

世界宗教博物館發展基金會執行長顯月法師表示,心道法師近年積極推動「靈性生態」理念,為地球平安,正在山上帶領四眾弟子進行21天〈大悲咒〉閉關。

宗博館則邀約各宗教代表為生態祈福,以不同形式期盼喚起更多人的心靈覺醒,企盼做到「尊重物種存在的價值,包容彼此生存的空間,共同成就分享的世界」,與萬物共好。

以守護生態為職志的天主教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4月21日蒙主恩召,與教宗曾在梵蒂岡會晤的心道法師,第一時間為教宗點燈,並表示他一生對世人的慈悲大愛,對各個國家、社會、宗教的關心是慈悲圓滿的,心道法師不捨聖者離去,接下來要承繼這份愛地球、愛和平的職志與愛心,與各宗教共同守護地球生態。22日活動開始前,與會者也共同為這位宗教領袖默禱1分鐘,表達追思之意。

這場跨宗教的祈福儀式,不只是形式性的聚會,也為同步開展的「光在萬物」特展揭開神聖序幕。台北清真寺教長趙錫麟、靈鷲山佛教教團代表大康法師、中華民國一貫道總會理事長簡清華、天主教榮休劉丹桂主教、中華天帝教總會樞機使者蔡光思、原住民阿美族祭司巴奈.母路(Panay Mulu)、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會長楊世寜長老、中華道教總會秘書長張肇珩、台灣聖公會牧師林立峯、台灣基督東正教會神父李亮,一一祈福與讚頌,現場也來了許多錫克教徒,彼此語言不同,信仰不同,但聲聲指向同一份對地球未來的關切,願心共振,天地同應。

活動重頭戲之一,是各宗教代表發表《生態守護聯合宣言》,邀請宗教代表號召更多社會力量加入愛地球的實踐行列。這份跨信仰、跨文化的聯合行動,不只為地球發聲,更是永續靈性的承諾。此外,交通部觀光署署長周永暉與顯月法師,也共同簽署推廣觀光合作備忘錄,將相互整合觀光資源,發展心靈旅遊模式。

與宗教祈福同步舉行的「光在萬物」特展,是繼2022年「生死晝夜」、2023年「山海天人」後,以「光」為核心,帶領觀眾從科學的可見光感知,走向深層的宇宙隱喻,並最終回歸「萬物一體」的靈性體悟。

此次展覽首度打破館內特展區的既有分野,融合原本的兩大特展室,構築風格迥異的6大展區空間,以沉浸式體驗,創造出感知與情感並行的參觀動線。觀眾不僅能欣賞4件館方珍貴的典藏文物,更可在互動裝置中,從光的流動看見自身與自然的共振。

值得一提的是,開展是由藝術家周章佞演出一系列的舞蹈,帶領大家參觀,是一項創舉。

宗博館館長馬幼娟指出,策展的核心精神與過程,也邀請觀眾「不只是看」,而是透過光,超越表象與感官的直覺,進入存在的本質,看見自己與宇宙的連結。並期待觀眾融入無人的自然循環長流,追尋光,感受光,成為光。

心道法師書寫的「永恆之光,存在萬物。」正是最佳註解,讓這場開幕不只是宗教祈福或藝術展覽,還邀請肢體藝術家周章佞演出,堪稱是一場當代信仰文化的展演。

宗教不是退居歷史舞台的遺跡,而是回應現代議題的活水。而交通部觀光署、內政部、文化部的共同參與,也讓此次活動成為文化觀光、信仰教育與環境永續三方交會的典範。

世界宗教博物館邀請不同宗教代表齊聚一堂,共同發表並簽署生態守護聯合宣言


交通部觀光署署長周永暉(中)與世界宗教博物館發展基金會執行長顯月法師(左),簽署推廣觀光合作備忘錄

光在萬物特展開幕儀式,由舞蹈家周章佞開演,是一項創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