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TB新聞網
新聞首頁 > 兩岸藝文新聞 > 《藝術家》雜誌50周年講座於史博館登場 回望歷史且展望未來
分享到臉書FB!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twitter!   作者:記者茱茱 時間:2025-06-08 人氣:

《藝術家》雜誌50周年講座於史博館登場 回望歷史且展望未來

(台灣TB新聞網/記者茱茱)創刊於1975年的《藝術家》雜誌是台灣極知名之專業美術月刊,今年邁入50周年,國立歷史博物館、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與《藝術家》雜誌社,今(7)日於史博館共同辦理「走出封閉與禁忌,迎向自由與多元─《藝術家》雜誌50周年歷史回顧講座」,國內藝術界專家學者齊聚與談及經驗分享,回望台灣美術與教育的發展,也藉此前瞻一個更加自由而多元的未來。

圖 /《藝術家》雜誌50周年講座今(7)日於史博館登場,回望歷史且展望未來。
 
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暨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理事長洪世佑表示,總統賴清德特頒致賀電,祝福今日盛事,賀電內容即將《藝術家》雜誌這半世紀以來的角色及對台灣社會的貢獻載明:「探索美術史學脈絡,領略當代藝文趨勢,豐厚知性生活涵養。」,總統並勉勵史博館與《藝術家》雜誌攜手為構築為多元自由之創意國度而努力。

洪世佑館長說明,史博館創立於1955年,今年邁入70周年,在1961年興建「國家畫廊」,長期展示經典畫作。史博館與《藝術家》雜誌兩者在交疊半世紀的歲月裡,各自發揮不同的角色,彼此建立豐厚的情誼,例如史博館1975年舉辦「中西名家畫展」,展出畢卡索及張大千原作,帶給民眾多元的文化視野,《藝術家》雜誌辦理座談會、製作專輯報導當代藝文理念與趨勢。雜誌社發行人何政廣時常赴歐美各地拜訪世界著名博物館,將最新的觀念透過雜誌介紹給台灣社會,《藝術家》雜誌著實是台灣藝術史發展的縮影,50周年講座在史博館辦理除了回顧過往台灣美術發展的歷史,也盼望未來持續並肩前行,為藝術界與博物館界增添更加豐富的色彩。

圖 /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暨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理事長洪世佑於《藝術家》雜誌50周年講座致詞
 
《藝術家》雜誌社發行人何政廣表示,《藝術家》雜誌50年來不間斷在專業雜誌、專書與叢書出版領域追求成長與突破。猶記得1975年6月創刊號開始,賴傳鑑「藝壇交友錄」專欄寫「沙漠裡的青春」開始,幾年內累積介紹數十位台灣本土藝術家,還有謝里法書寫「日據時期台灣美術運動史」則連載三年,後集結出版成專輯,《藝術家》創刊初期如同在文化沙漠中前行,一路堅持相信藝術的力量及藝術刊物的價值,依靠許多海內外藝文界的藝術家與作者們,共同見證半世紀台灣美術發展的歷史與脈動,實踐作為美術專業雜誌的信念。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兼任教授廖仁義規劃《藝術家》雜誌50周年講座,依歷史脈絡分4個主題,「《藝術家》雜誌創辦初期的歷史回顧」、「《藝術家》雜誌與台灣美術史重建」、「《藝術家》雜誌與台灣當代藝術」及「《藝術家》雜誌邁向未來的腳步」,共同回顧台灣美術發展那段曾被封閉、壓抑的過去,也藉此前瞻更加自由而多元的未來。

圖 /《藝術家》雜誌50周年講座於史博館登場,國內藝術界專家學者齊聚與談。
 
《藝術家》雜誌社說明,自創刊50年來,藝術形式與語言不斷地變動,美術史的觀點亦經歷多次的重寫,藝術家的身分與角色也和社會環境產生新的連結。做為見證者,《藝術家》始終在場,而做為參與者,它也持續投入,並成為連結過往、當今和未來等不同世代藝術人之間的交會與印記。在這個變動不居的時代,《藝術家》從來沒有忘記創刊當時的期許,堅定實踐它的初衷與信念「人生因藝術而豐富,藝術因人生而發光」,盼為台灣社會帶來更多美善的影響。講座內容側記將於2025年7月號《藝術家》雜誌刊出,以饗更多未能前往參與的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