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聲景革命 萬安演習後首公開「城市靜音實驗」數據
(台灣TB新聞網/記者孫曜樟)新北市環保局為響應「台灣聆聽日」與「世界聆聽日」,將於7月18日在中和四號公園舉辦「城市寧靜的戰鬥與演習」活動,結合萬安演習期間的交通靜止狀態,透過「聲音盒子」科技量測與多元互動體驗,引導市民重新思考噪音污染與都市聲景的平衡。
活動特別選在7月17日萬安演習後隔天舉行,環保局利用中研院研發的監測設備,首度公開演習期間新北市中心音量變化數據。結果顯示,交通管制時段環境音量平均下降15分貝,相當於從繁忙路口瞬間轉換為住宅區的靜謐程度。台灣聲景協會理事長指出,這種「強制寧靜」狀態罕見呈現了都市聲音紋理的戲劇性轉變,將作為後續噪音防制政策的重要參考。
現場規劃四大體驗區,其中「耳機音量體驗區」透過模擬不同環境背景音,讓民眾實測發現:在70分貝噪音環境中,多數人會不自覺將耳機音量調高至危險的85分貝以上。華科基金會警告,長期暴露在此音量下,僅1小時就可能造成聽力損傷。而Gogoro提供的試乘體驗則具體展示電動機車行駛音量僅62分貝,較傳統燃油機車降低20分貝的實際差異。
針對日益嚴重的噪音車問題,環保局公布最新取締成果:民國114年上半年已透過200處科技執法點取締2341件違規,較去年同期成長35%。其中暑期「麥噪專案」實施半個月內,聯合基北桃稽查隊伍已攔查1998輛可疑車輛,開罰57件改裝噪音車。環保局特別提醒,新制規定未使用認證排氣管最高可罰1800元,若經檢測超標更將面臨3600元罰鍰。
聲景走讀活動帶領參與者以聽覺重新探索城市,發現公園內自然聲景與周邊道路噪音的鮮明對比。參與民眾陳小姐表示:「原來樹梢鳥鳴聲只有45分貝,但一台改裝機車呼嘯而過就飆破90分貝,這種對比讓人深刻反思。」環保局長強調,活動不僅是數據展示,更希望建立「聲音權」觀念,未來將擴大與校園、社區合作,推動「寧靜標章」認證,目標在民國115年前將新北夜間噪音陳情案減少30%。
新北市近三年噪音陳情案年均達2.4萬件,其中機車噪音佔63%。環保局透過「寧靜追蹤師」計畫,已建置全台最密集的噪音監測網,結合AI辨識技術可使檢舉成案率提升至78%。學者建議,除加強取締外,應從都市規劃層面增加緩衝綠帶,並推廣低噪音鋪面,才能根本改善聲景環境。
活動尾聲,主辦單位邀請民眾簽署「寧靜公約」,承諾日常降低不必要的聲響。環保局預告,9月將推出「靜城地圖」APP,整合全市200個寧靜熱點與噪音地雷區導航功能。這場別開生面的聲景實驗,不僅讓市民用耳朵重新認識城市,更為台灣都市噪音防制開啟嶄新的公民參與模式。

- 地方新聞-09-26- 「客家大風吹」榮獲入圍第四屆客聲獎《廣播類
- 地方新聞-09-26- 《暗靚》登場!金曲歌后吉那攜手變裝皇后Bage
- 地方新聞-09-26- 助企業抗關稅挑戰 新北推四大行動方案強化產業
- 地方新聞-09-26- 新北手機回收月開跑 清潔隊28據點收舊機護環境
- 地方新聞-09-26- 新北攜手玉山銀、地檢署簽MOU 築金融不動產防
- 地方新聞-09-26- 新北消防馳援花蓮 黃金72小時全力搜救
- 綜合新聞-09-26- 展現毅力與自信 葫蘆國小榮獲地板滾球賽二名
- 綜合新聞-09-26- 敬師活動-敬平凡卻不凡的您,老師謝謝您
- 綜合新聞-09-26- 稻江護家家政科「親愛的老師~我回來了」 感恩
- 綜合新聞-09-26- 台北市115學年度國小資優學生鑑定10月7日起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