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闖極地 啟動科學夢─龍門國中團隊奪得全國科展雙料大獎
(台灣TB新聞網/資深記者劉志成)在極地冰封之地,誕生了一段屬於台灣國中生的科學傳奇。台北市立龍門國民中學學生盧羿涵、楊宜臻、葉于裴組成研究團隊,憑藉《北極地區河口水體自然對流現象之實驗探討》一作,勇奪第65屆全國中小學科學展覽會「地球科學類組第一名」及「探究精神獎」雙項殊榮,成為全場矚目的焦點。
這項全國性競賽由教育部主辦,是台灣學術界對國中小學生科學素養與創新能力的重要驗證場。龍門國中團隊不僅在技術與科學論證上表現卓越,更以親身經歷與社會關懷,賦予科學研究深厚的人文意涵。
【從北極啟航─真300px實觀察化為研究動力】
本研究靈感,源自於團隊成員盧羿涵參與的「勇闖北極」計畫—台灣青少年首度前進北極圈斯瓦巴群島的實地科考活動。在海平面快速上升、冰川劇烈消融的現場,他親眼目睹氣候變遷的迫切性。與國際科學家並肩作業、採集河口樣本、觀測水流變化,種下了他深入探究極地水體運動機制的種子。回國後,三位成員展開長達一年的研究旅程。他們不僅查閱大量文獻,還反覆設計實驗裝置,調整溫鹽層配置、拍攝對流過程,嘗試模擬河口鹽度梯度所造成的自然對流現象。從一次次實驗失敗中,他們學會修正假設與方法,在挫折中淬煉出堅持與突破。
【實驗,是一場不肯妥協的對話】
在一次次實驗裝置崩潰與數據異常中,他們學會了什麼叫「不放棄」。從水箱設計、液體配比、界面觀察角度,到後來嘗試紅外線熱像儀與數位追蹤標記,他們用無數日夜換得水體對流的動態畫面—那是北極縮影,在教室一隅流動、湧現。「我們失敗了超過30次,但也因此學會了什麼是耐心、什麼是合作。」他們如此說。每次的瓶頸後都是一次理論再建構的過程,數學公式成了語言,實驗數據成了鼓舞,證明了:科學,不只是數據與儀器,更是堅持與對世界的深刻提問。
【創新視角,為地球科學教育開闢新章】
本研究突破傳統教科書視角,從自然現象出發,透過實驗模擬觀察河口水體的流動型態,進一步建立影像數據與模型分析連結。不僅具備高度教育推廣潛力,更可作為極地環境變遷教學的範例。評審一致肯定該作品具備獨立思考、實作驗證與資料詮釋等多項核心科學素養。【得獎感言─每一滴汗水都在寫故事】
「北極的海風真的很冷,但我們的心,卻因科學而發燙。」得知得獎當下,三位學生異口同聲說道。盧羿涵特別感謝陳英杰老師從旁引導,讓他們從點子變成論文、從好奇走向成果;楊宜臻與葉于裴也感謝家人與同學一路以來的陪伴支持,讓他們能全心投入。【師者期許─探索的種子已悄悄發芽】
「這不只是一次比賽,而是一場生命教育。」指導老師陳英杰陪伴著三位學生,從構思題目到撰寫報告,他們的每一份努力都蘊含著對真理的渴望與堅持。他也期盼孩子們能將這份熱情延續,未來投身全球氣候與環境變遷的研究,成為改變世界的力量。【走出校園,走向世界─龍門國中點燃未來星火】
龍門國中向來重視科學素養與國際視野之培養,透過特色課程與跨國合作,鼓勵學生從生活出發、向世界探問。本次得獎,不僅是對學校課程成果的肯定,也為台灣教育注入一股年輕且堅定的探索能量。未來,這群懷抱熱忱的孩子們仍將繼續探尋自然的奧祕─他們相信,真正的學習,不只是在教室,而是走進世界,勇敢發問、用行動回答。

- 地方新聞-09-26- 「客家大風吹」榮獲入圍第四屆客聲獎《廣播類
- 地方新聞-09-26- 《暗靚》登場!金曲歌后吉那攜手變裝皇后Bage
- 地方新聞-09-26- 助企業抗關稅挑戰 新北推四大行動方案強化產業
- 地方新聞-09-26- 新北手機回收月開跑 清潔隊28據點收舊機護環境
- 地方新聞-09-26- 新北攜手玉山銀、地檢署簽MOU 築金融不動產防
- 地方新聞-09-26- 新北消防馳援花蓮 黃金72小時全力搜救
- 綜合新聞-09-26- 展現毅力與自信 葫蘆國小榮獲地板滾球賽二名
- 綜合新聞-09-26- 敬師活動-敬平凡卻不凡的您,老師謝謝您
- 綜合新聞-09-26- 稻江護家家政科「親愛的老師~我回來了」 感恩
- 綜合新聞-09-26- 台北市115學年度國小資優學生鑑定10月7日起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