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年教育部藝術美感育苗計畫--親師生攜手共創藝想世界
(台灣TB新聞網/資深記者劉志成)由教育部委託國立台灣藝術大學辦理的114年度「教育部藝術美感育苗計畫」,已於7月1日至27日順利完成。今年招募並培訓97位藝術與教育專業的師資生,組成5支藝術教育小隊,深入全台16縣市、共21所偏鄉國小駐點一週,透過暑期營隊推廣多元藝術課程,讓美感教育在偏鄉萌芽、生根。
教育部指出,本計畫培育藝術教育師資並將藝術美感資源帶進資源較為不足的地區。過去十年來,已有超過645位師資生參與,累積服務超過105所偏遠地區學校、4,000名偏鄉學童,並產出133篇(含括視覺藝術、音樂、表演藝術)富有創意及具各地特色風格之藝術教案。本次營隊由師資生親自設計20套創意十足的藝術與生活美感教案,豐富學童的課程體驗。營隊期間也特別邀請校長與資深教師組成觀課輔導團,進行現場巡迴指導,提升教學品質。各校結業式亦開放家長、社區人士及師長參與,透過成果聯展,促進社區對藝術教育的理解與支持,營造親師生共學共感的氛圍。
即使面對夏季高溫與颱風接連來襲,仍有超過650名偏遠地區小學生踴躍參與。每週結業式的成果展,不僅展現孩子們的學習成果,也時常伴隨著不捨與感動的淚水,成為彼此心中最溫暖的回憶。 台中市清水區大楊國民小學陳盈達校長表示,學校地處偏遠地區,孩子要接觸藝術性的活動資源較為不易,因此學校積極爭取教育部藝術美感育苗計畫暑期營隊,期待營隊將視覺、聽覺及表演藝術有層次的融入課程帶入校內,透過好玩又有趣的教學方式,讓孩子們都感受到原來藝術是這麼好玩。
國立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學系林柏諺同學表示,從來沒想過自己會擔任值星官,但這次經驗讓自己對未來的教師風格有了新的想像。也許會保留值星官那種「簡短、果斷、直接」的語言風格來建立結構,再結合「溫柔、耐心的傾聽」來建立連結。讓學生知道:「我說的話要聽」,但同時也明白:「他們的聲音我也會聽」。更相信這樣的混合式風格,能在秩序與關係之間取得平衡,對不同特質的孩子都會是一種可貴的支持;也更確信自己對未來的教職充滿熱誠。
教育部強調,此計畫結合青年師資生的藝術創意與熱情,將美感素養化作實踐課程,將藝術的力量帶進孩子的日常。期望透過一次次的美感體驗與創作歷程,讓藝術在偏遠地區學童心中深植、生長。欲了解更多「教育部藝術美感育苗計畫」相關訊息,請至教育部美感教育資源整合平台及教育部藝術美感育苗計畫粉絲專頁查詢。

- 綜合新聞-09-17- 北台四市跨域合作 點亮礦山記憶
- 兩岸藝文-09-17- 新北環教繪本獎揭曉 139件作品參賽創歷屆新高
- 政治經濟-09-17- 新北8家旅館獲金級環保標章 全國第一
- 綜合新聞-09-17- 台北市酷課APP線上繳費使用數成長5.7倍,持續新
- 政治經濟-09-17- 侯友宜宣布生育補助大加碼 首胎4萬元115年元月
- 社會新聞-09-17- 樹林鎮南宮捐贈勤務車 助新北消防提升救護能量
- 政治經濟-09-17- 十三國買主齊集聚焦六大產業 新北國際採購商
- 產業新聞-09-17- 張瀚文奪新北文旦評鑑甜柚王 糖度13.9創新高
- 產業新聞-09-17- 新北農友奪全國綠竹筍評鑑獎 市政會獻獎侯友宜
- 兩岸藝文-09-17- 全台最大礦物常設展 科博館《大地瑰寶》1,700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