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首創漁港智能管理中心 新北市智能漁港系統啟用
(台灣TB新聞網/記者孫曜樟)新北市政府推動「智能漁港政策」,從「智慧管理」、「節約能源」及「友善觀光」三大面向出發,已完成智能漁港第一期建置,為增加漁港管理效率,於智能漁港第一期建設的基礎上,結合漁業處既有及跨單位管理之資源,並導入智能科技設備,收集並分析相關數據,建立資料庫,藉以增加管理效能、降低人力支出,並提升漁港安全及應變能力,展現新北智能科技成果。
新北市幅員廣闊,海岸線綿延145公里,共有28座漁港,是本島漁港最多的縣市,但漁港位置分散,過往漁港管理需耗費龐大人力,無法第一時間即時掌握現況,多需仰賴當地海巡單位及漁會協助。市府為提升漁港管理效率,首創建立漁港智能管理中心,整合交通部航港局AIS定位系統、漁港港監系統、水下光傳輸系統、漁港船流監控系統及安檢單位管理資源,並結合智能設備,透過網路傳輸設備,打破空間上的隔閡,可遠端即時地掌握漁港動態,大幅減少人力支出。
有別於傳統管理中心需編制監控人力,新北市智能漁港管理中心,導入AI人工智慧影像辨識學習技術,自動辨識,並透過建置監視及廣播設備,可單向廣播將管理人員聲音傳送至漁港端,針對危險區域警示、遠端廣播提醒民眾及漁民注意安全或管理違規行為,並自動通知相關管理人員,達漁港智能管理之效益,大幅降低漁港管理之人力支出。
由智能管理中心收集的數據資料,透過相關數據的收集及分析,建立大型數據及影像資料庫,可作為未來相關決策的參考依據,漁港相關資訊如漁港微氣象資訊可提供觀光使用亦可作為漁港周遭海流與海象判定的參考運用於防災預判、船舶進出港情形則運用於颱風防災漁船進港避風及船席位之應變資訊,多面向地運用漁港數據,並配合市府智慧城市政策,完成新北市智能漁港願景。
新北市長侯友宜表示,市府推動「智能漁港」計畫,在設施及環境條件共同營造下,本市漁港已逐漸蛻變,導入現代智能設備,有效降低管理漁港的人力支出,讓漁港管理更有效率地進行,逐步實現智能漁港願景。
(新北市漁業處提供)
- 地方新聞-10-20- 2025台北客家義民嘉年華 客家風格快閃活動 10/1
- 地方新聞-10-20- 世界統計日新北農業數據透明化 發布年報助農
- 地方新聞-10-20- 企業捐贈250萬消防設備 強化新北救災能量
- 地方新聞-10-20- 捷運三鶯線進度達95% 侯友宜視察拚年底完工
- 地方新聞-10-20- 新北消防局6名教官赴東京研修 強化救災技術國際
- 地方新聞-10-20- 新北攜手緯穎永續基金會 產官學研跨域合作復育
- 綜合新聞-10-20- 全國唯一高中創業挑戰賽決賽登場 虛擬募資實
- 綜合新聞-10-20- 2025台灣科普環島列車10周年 新北引領AI科普教育
- 綜合新聞-10-20- 國教署持續推動菸檳防制教育 強化電子煙與「喪
- 綜合新聞-10-20- 職業安全增能強化 守護校園人人有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