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訪台灣海上長城「金門」 新北海洋教育跨域交流再進擊
(台灣TB新聞網/資深記者劉志成)新北市戶外與海洋教育中心於5月27日至30日至金門縣辦理「海洋教育種子教師專業社群增能工作坊」,並與該縣戶外教育與海洋教育中心進行交流,深度走訪金門島之海岸與潮間帶生態、戰備建築與古蹟、地方藝陣與傳統海洋廟宇文化,開啟一場戰備人文與海洋生態交織的知識饗宴。
新北市教育局長張明文表示,新北巿積極培育海洋教育專業人才,鼓勵教師移地學習、開拓視野。金門縣人文開發早、戰略地位特殊,明朝以降即為鎮守漳廈之海門;民國之後又為保障台海安定的堡壘,縣內傳統建築、自然生態及戰備文化薈萃,透過跨區交流、實地探查及古蹟文化參訪,拓展教師海洋優質教育之創意,提升海洋課程教學之知能。
參與研習的野柳國小校長張錦霞表示,以前的海洋教育偏重海洋休閒水域活動,現在重視跨域整合的海洋生活實踐,鏈結永續發展的海洋行動,所以海洋教育的推動應關注人與海洋互動的影響,包含海洋休閒的安全管理、海洋文化的尋根薪傳、海洋生態的棲地復育、海洋資源永續的守護,以及和生活息息相關的食魚教育等。此次研習透過跨域學習走讀金門,體驗潮間帶生態、風獅爺文化和海洋戰地守備,可看見同一個海洋卻帶給各個地方多元豐富的海洋文化,且因應生活需要,不同環境的人民如何應用智慧善用海洋資源,讓生活和海洋的相互依存緊密連結。
三重高中教師王曹晏婷則說,本次交流最大收穫是海洋文化的體認,親身參與金門縣浯島文化觀光季中的重頭戲「迎城隍」,看著其中「迎鑼鼓」活動,敲鑼鼓踏在香路上,祈禱繞境平安,彷彿看見金門先人對海洋的虔誠與尊重,更意識到海洋對於金門文化的重要性,顯現當地流動、開放、多元的海洋理解與情懷。隨著迎城隍納入觀光季成為重要文化資產,讓更多旅客體會保留海洋特色的祭典儀式,也給予參與者重新思考海洋對台灣文化的深遠影響與意義。
新北市教育局表示,新北市推動海洋教育以「知海、親海、愛海」為核心,呼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第4項:優質教育」及「第17項:水下生命」,透過金門跨區交流,除了提升教師們對於海洋的情意之外,也得以窺見戰備保安與海洋文化相互演變的脈絡。希望這次的金門海洋教育種子教師增能工作坊,能讓老師感受來自海洋的感動,創發孩子有感的課堂學習,展現守護海洋的永續行動。

- 綜合新聞-10-21- 國際學伴來相見,跨國交流英語力UP、文化力滿分
- 綜合新聞-10-21- 台北育達高中114學年度 餐飲科高一拜師授藝大典
- 綜合新聞-10-21- 因應豪雨新北持續防災應變 山區學校提早放學
- 綜合新聞-10-21- 中華郵政啟用電動三輪機車 打造綠色運輸新里程
- 企業報導-10-21- 孔雀明王護國息災祈福大法會圓山花博爭艷館2
- 地方新聞-10-21- 大溪地舞結合健康操 新北原民長者槌球聯誼賽展
- 地方新聞-10-21- 基北北桃四市攜手推動淨零轉型 百家企業響應
- 地方新聞-10-21- 「烹茶煨鴨腳」特展登場 坪林茶博館呈現千年
- 地方新聞-10-21- 陸羽盃客家競賽十週年 永續餐飲成主軸創新高
- 地方新聞-10-21- 新北青創寶高數位基地開放招募 提供創業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