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框架,用創作發聲—以跨域美感深化性平意識
(台灣TB新聞網/資深記者劉志成)教育部「跨領域美感教育卓越領航計畫」自第一期(103年)啟動至今,一直致力於透過美感教育促進社會議題的討論與實踐,期望透過學習與思辨,讓學生理解性別平權的價值。三月八日婦女節,是一個源於女性為自己爭取權益的日子,為改善這些不平等的現象,性別教育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藉由發展相關課程,能讓學生在創作中探索與思考性別議題。
花蓮縣立國風國中的「性別平等・友善校園」課程便結合藝術與綜合領域,讓學生學習思考性別議題。在上學期,學生學習視覺傳達與標誌設計,並創作屬於自己的性別平等標章。老師同時透過電影《關鍵少數》《女權之聲》等,讓學生認識性別平等是經過長期抗爭與努力爭取來的,引導學生反思性別刻板印象,學習尊重與包容。
下學期則藉由學習水墨藝術,嘗試描繪花蓮縣花——蓮花,進而從中理解符號與文化的關聯。此外,在表演藝術課程中,老師介紹台灣戲曲種類與各式行當,並探討戲曲中「女生男旦」的現象,讓學生體驗不同性別角色的表演方式,從而認識性別表現的多元性。
這門課程還與輔導老師合作,設計「告白信與分手信」書寫活動,幫助學生適切表達情感,促進人際互動,以預防因性別刻板印象而導致的不健康關係。透過藝術與輔導的結合,學生能更深入理解個體間的不同以及如何適當地表達自我,在現實生活中更能實踐平等與尊重。
台中市立台中一中美術班的「溫柔的剛強/尖銳的柔軟—在藝術中看見性別的多元理解與詮釋」課程,則讓學生在以男性為主的校園環境中,透過藝術創作探討性別議題。課程以提問方式引導學生思考:「性別角色是如何被定義的?我們是否應該遵循社會既定的性別規範?」
藉由學習東方藝術媒材中的性別表現,認識日本當代藝術家會田誠與木村了子二位的作品,教師也鼓勵學生透過自身觀察,創作能引發觀者反思的作品。學校也特別邀請百果藝術工作室的創辦人蔡秉修先生進行講座,說明裝裱與修復技術,並探討日治時期台灣美術發展對水墨藝術的影響,讓學生理解性別議題與美學交織而成的歷史文化。這些課程展現了跨領域美感教育如何成為性別教育的重要媒介。透過標誌設計、戲劇表演及水墨創作,學生不僅學習到藝術技巧,更反思了性別刻板印象,理解平權的重要性。
教育部表示,未來也期待更多學校能透過藝術與美感教育的融入,深化性別平等意識,讓每位學生都能在多元開放的環境中,成長為尊重與包容的大人。歡迎前往跨領域美感教育計畫網站(https://www.inarts.world/)查看與了解更多精彩的美感教育課程訊息。
圖 /表演藝術課程中,老師介紹台灣戲曲種類與各式行當- 地方新聞-10-23- 2025新北歡樂耶誕城11月14日開城 馬戲主題攜手
- 地方新聞-10-23- 回收寶特瓶變時尚鞋 新北輔導傳產轉型有成
- 地方新聞-10-23- 防堵非洲豬瘟疫情 新北清查養豬場廚餘改送焚化
- 地方新聞-10-23- 風神颱風共伴效應襲新北 新北抽水站三天排水
- 地方新聞-10-23- 新北普發4.6萬元? 民進黨團推動自治條例獲程
- 地方新聞-10-23- 非洲豬瘟警戒升高 新北民進黨團要求市府專案
- 地方新聞-10-23- 114 年度「愛學網系列競賽活動頒獎典禮」線上隆
- 綜合新聞-10-23- 教育部115年3月台灣台語認證考試即日起開始報名
- 綜合新聞-10-23- 稻江護家榮獲台北市第26屆教育專業創新與行動研
- 綜合新聞-10-23- 「秋天到了~南門小農夫到三芝『茭』朋友」親

史博館「融景.造
榮獲2025「亞太50大
探究客家歷史,一
橫跨兩世紀花卉藝
2025年度旅展熱情吶
2025台北溫泉季10/
新店耕莘醫院內科部主任裴馰:三高
萬寶週刊社長朱成志:投資資訊‧社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
立法委員王育敏:社會福利‧福國利
中華民國西藥代理商業同業公會榮譽
台大醫院內科部胃腸肝膽科主任劉俊
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