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教院推動原住民族文化本位教材 展現階段性成果
(台灣TB新聞網)國家教育研究院昨(15)日舉辦「原住民族教育本位教材發展工作坊」,院長於致詞時表示,原住民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若教材無法有效連結自身文化,將可能形成學習障礙。為此,國教院近兩年來積極推動以原住民族文化。為核心的教材研發工作,並與各縣市政府原民教育資源中心及原住民族實驗學校緊密合作,期望打造一套真正從部落出發、走進課堂的教材系統。
院長特別指出原住民族教育的「越在地化,越國際化;越國際化,越在地化」發展方向。越在地化,越能凸顯獨特性,越獨特,越有國際價值,另一方面,越國際化越能帶入對比視野,才能彰顯出在地的獨特性。國教署原民特教組林淑敏副組長亦出席本次活動,並也以「越在地,越國際」呼應院長的發言,強調原住民族教育教材的發展,不僅有助於深化在地化教育,也能彰顯原住民族教育推動的獨特價值。
院長也分享了自己的成長經驗,他的童年是在台東縣以排灣族學生為主的大王國小度過,啟蒙老師則是卑南族的原住民教師。這段經歷使他深刻理解,原住民族教育絕非「他者」教育,而是台灣這塊土地上最根本的知識體系。他更期望原住民族教育推動過程中累積的經驗,未來也能成為一般教育的重要參考。
然而,院長也坦言推動此類教材充滿挑戰,除了無法依賴市場機制維持運作外,每個族群的語言文化各異,也難以有單一教材適用所有族群。但他認為,正是這些挑戰凸顯了原住民族文化的珍貴與多樣性。
應邀致詞的伍麗華委員則分享她的求學經驗,過去老師曾告訴她們,所謂的本位課程不僅限於原住民族文化、屏東文化,甚至不只是台灣文化,而應該以當下的環境與現況來設計適合學生使用的課程與教材。伍委員期待這樣的教材發展計畫能夠持續推展,讓孩子們能在自身文化脈絡中學習不同的領域科目,並希望未來能透過族語進行學習。
國教院特別感謝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與原住民族委員會以及伍委員提供政策上的指導及經費支持,未來也期盼持續獲得相關單位的指導與資源挹注,以利教材編寫的制度化、常態化,並建立可持續信賴的教學資源體系。
本次工作坊現場特別規劃「主舞台區」及「展示攤位區」,各縣市學校團隊踴躍展示教材研發成果,促進彼此交流與合作,並進一步落實全民原教的理念。
最後,院長再次感謝所有參與教材撰寫的教師、部落耆老及行政團隊的付出。他表示,這些教材不僅重現了部落的傳統知識,更是台灣教育改革的重要實踐成果,期望透過這些教材,讓原住民族學生能更加自信地認識並傳承自身文化。
- 天機神算子-10-20- 今彩539 → 33、39
- 地方新聞-10-20- 北市都更審議案件量飆2倍、人力僅增3人 王欣儀
- 兩岸藝文-10-20- 《盛夏心動》23日全台正式上映讓你感受初戀的甜
- 綜合新聞-10-20- 2025成大跨與藝國際師生學術研討會圓滿落幕 表演
- 社會新聞-10-19- 台北市台南市同鄉會攜手家長教育團體 療癒講
- 兩岸藝文-10-17- 2025 台北藝術博覽會 ART TAIPEI 共感 · 回聲 Reson
- 地方新聞-10-17- 新北幼兒園體罰疑雲再起 議員陳乃瑜批監督失
- 地方新聞-10-17- 中央挹注 4655 萬 新北首座智慧抽水站啟動興建
- 地方新聞-10-17- 東北角紅甘進入賞味期 新北推美食結合人文生態
- 地方新聞-10-17- 淡水魚市週末限定 賞畫品海鮮粥還能彩繪大漁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