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少症前哨 口腔衰弱罹失智風險
因噎廢食三部曲 醫推「健口操」助吞嚥安全
(台灣TB新聞網/記者陳明宗)中華長照暨偏鄉醫療基金會27日舉辦記者會,發表「社區中高齡居民肌肉骨骼及老化相關疾病之介入預防研究計畫」成果;總計畫主持人楊俊毓指出,子計畫三針對中高齡者研究,透過自然牙存留數、連續發音能力及舌壓檢測等綜合評估,找出「口腔肌群功能退化」者,並給予健康介入健口操,提升舌頰肌力。
台灣正式邁入高齡社會,根據內政部統計,至2024年65歲以上人口已突破19%,預計2025年8月將進入超高齡社會,然而,肌少症過去多被聚焦於下肢與日常行動能力,卻忽略了一個攸關生命安全的環節—口腔肌群的衰退。
由於缺牙造成的牙口不佳,造成口腔肌力衰退,不僅咀嚼與吞嚥時無法有效控制食物路徑,研究顯示30%口腔衰弱長者因誤將食物吸入氣管造成吸入性肺炎iv,口腔衰弱長者所造成的全身性肌少症是一般正常長者的2.2倍,甚至加速認知退化的失智風險為1.8倍,不可不慎!
高雄醫學大學主治醫師陳俊鴻指出,透過搭配「美酒加咖啡」一曲五分鐘的「健口操」,放鬆頭頸部肌肉、加強兩頰及喉部的口腔機能核心肌群訓練,成功提升長者咀嚼與吞嚥功能,不僅降低「因噎廢食」的發生,更有機會延緩因口腔肌少症所衍伸的健康風險。
傳統對肌少症的認知多集中在四肢,特別是步態與行動能力,但「口腔肌少症」才是真正潛藏風險的健康死角。研究發現,隨著年齡增長,舌肌、咀嚼肌與咽部肌肉逐漸萎縮,導致吞嚥不順、容易嗆咳、食慾下降,進而影響營養吸收與生活品質。
根據2024年日本發表於老年醫學研究發現,口腔衰弱即口腔功能的下降,與身體功能有關。當口腔功能下降,甚至增加1.55倍跌倒事件發生。
醫師陳俊鴻說,這些指標其實就是長期照護現場的日常,但以前缺乏系統性的評估工具,如今可以更早介入、更科學地追蹤改善成效。
其實,台灣的長照系統早已注意到此問題,針對長者飲食風險,將食物質地分為7級,從完整固體至完全流質,並規定照護機構需依個案吞嚥能力配餐。
台塑企業暨王詹樣公益信託(創辦人王永在)支持此研究計畫,已證實「健口操」與系統性口腔評估對於高齡者的實質幫助,不僅改善咀嚼與吞嚥能力,更維持長者對進食的信心與尊嚴,遠離肌少或失智的風險。未來研究團隊也將持續推動健口操數位教材、搭配社區衛教師培訓,期望建立更全面的高齡營養與口腔健康照護模式。
- 地方新聞-09-26- 「客家大風吹」榮獲入圍第四屆客聲獎《廣播類
- 地方新聞-09-26- 《暗靚》登場!金曲歌后吉那攜手變裝皇后Bage
- 地方新聞-09-26- 助企業抗關稅挑戰 新北推四大行動方案強化產業
- 地方新聞-09-26- 新北手機回收月開跑 清潔隊28據點收舊機護環境
- 地方新聞-09-26- 新北攜手玉山銀、地檢署簽MOU 築金融不動產防
- 地方新聞-09-26- 新北消防馳援花蓮 黃金72小時全力搜救
- 綜合新聞-09-26- 展現毅力與自信 葫蘆國小榮獲地板滾球賽二名
- 綜合新聞-09-26- 敬師活動-敬平凡卻不凡的您,老師謝謝您
- 綜合新聞-09-26- 稻江護家家政科「親愛的老師~我回來了」 感恩
- 綜合新聞-09-26- 台北市115學年度國小資優學生鑑定10月7日起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