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格鬥到AI任務闖關 北市激發學生對人形機器人的熱情
(台灣TB新聞網/資深記者劉志成)隨著AI技術快速發展,人形機器人已成為工業4.0與智慧化工廠中的關鍵應用領域,亦是未來智慧製造的重要支柱。為引導學生掌握人工智慧應用趨勢並培養實作能力,台北市持續辦理人型機器人競賽,逐步導入影像辨識與智慧感測等前瞻技術。由教育局主辦的「114年度中小學人型機器人競賽」,首次納入AI影像辨識任務,結合跨域實作挑戰,吸引來自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與台中市等地共69校、176支隊伍參賽,刷新歷年紀錄,其中58支隊伍來自外縣市,展現活動跨區號召力與全國影響力,精彩賽事點燃學生科技學習熱情。
本屆競賽分為小學組、國中組與高中職組三大類別,並設有「任務賽」與「格鬥賽」兩大競技項目,鼓勵學生整合人型機器人操作、程式設計與機構製作等技能,進行跨領域實作挑戰。任務賽部分,國小、國中與高中職組分別有34隊、25隊與22隊參加。今年國中組與高中職組首次挑戰 AI 影像辨識任務,學生須親自設計程式,撰寫影像擷取與辨識模組,結合程式邏輯,讓機器人能辨識紅、藍目標,自主判斷並走向正確區塊,之後操控機器人取球、投籃、上/下樓梯、通過S型獨木橋,最後將球置於指定目標區等一連串困難任務。這些任務實踐了從「感測輸入」到「行動控制」的完整流程,讓學生在一次次測試與調整中,培養邏輯力、觀察力與臨場應變力。
本次競賽分別選出各組前3名及特別獎,優勝隊伍獲最高新台幣5,000元禮券,綜合表現優異者另獲頒價值6,000元「創造者科技商品券」,鼓勵學生持續精進科技技能。來自台北啟聰學校六年級的魏愈晏同學表示,雖然因為聽力受損導致理解較慢,但藉著老師的手語提示與勤練,最後能在比賽中發揮實力,甚至超越聽力正常的同學,覺得十分開心。另外,獲得任務賽高中組第一名的育成高中一年級的田子恩同學,高中階段首次接觸機器人便在任務賽高中組奪冠,她從最初操作困難、出錯,憑藉持續練習與賽前加強,技術逐漸純熟,更表示:「希望證明女生在機器人領域同樣具備實力,只要努力與堅持,就能做到最好。」她的故事印證了毅力與努力是成功的關鍵。
台北市政府教育局表示,人型機器人競賽為本市資通訊應用大賽的重要亮點,透過實作導向的賽事設計,引導學生從「做中學」,培養機電整合、程式邏輯、問題解決與創新應用能力,進一步厚植AI及智慧科技時代所需的核心素養。未來也將持續強化STEAM教育與科技實作平台,攜手學校共同打造下一代科技人才的成長沃土。

- 兩岸藝文-10-17- 2025 台北藝術博覽會 ART TAIPEI 共感 · 回聲 Reson
- 地方新聞-10-17- 新北幼兒園體罰疑雲再起 議員陳乃瑜批監督失
- 地方新聞-10-17- 中央挹注 4655 萬 新北首座智慧抽水站啟動興建
- 地方新聞-10-17- 東北角紅甘進入賞味期 新北推美食結合人文生態
- 地方新聞-10-17- 淡水魚市週末限定 賞畫品海鮮粥還能彩繪大漁旗
- 地方新聞-10-17- 淡江大橋明年五月通車 串聯淡水八里打造北海
- 地方新聞-10-17- 淡江大橋明年通車 新北規劃3公車快線串聯淡水八
- 地方新聞-10-17- 新北三讀通過氣候變遷自治條例 邁向2050淨零目
- 地方新聞-10-17- 萬金石馬拉松邁向運動平權 新增女性與非二元
- 地方新聞-10-17- 臉書廣告誘騙投資 新北刑大破假投資詐團扣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