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TB新聞網
新聞首頁 > 地方新聞 > 泰山森林書屋辦故事陪伴課 培力族語推廣者成文化引路人
分享到臉書FB!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twitter!   作者:孫曜樟 時間:2025-06-17 人氣:

泰山森林書屋辦故事陪伴課 培力族語推廣者成文化引路人

(台灣TB新聞網/記者孫曜樟)新北市原民局所屬 picul 泰山森林書屋,自6 月 10 日至 17 日舉辦三梯次「故事陪伴力練習課」,邀請泰雅族繪本創作者拉娃谷倖、排灣族作家娥葛絲(葉雅庭),以及心理諮商師郭蕙寧等專家,透過繪本閱讀與實作教學,協助新北市語推人員、族語教師及部落講師等,學習如何以故事為媒介傳遞原住民族文化與情感連結。課程結合教案設計、性別平等與親職教育,強調說故事不僅是傳達訊息,更是「用身體和靈魂讓文化活起來」的過程。

課程中,拉娃谷倖以自創繪本《藝術家,在哪兒?》為例,分享泰雅族如何從山林狩獵、織布技藝中提煉創作靈感,並將傳統圖騰轉化為現代生活中的文化符號。她指出,圖像創作不僅是藝術表現,更是「祖先智慧的延伸」,透過繪本可讓族人重新認識自身文化特質在當代社會的延續性。排灣族作家娥葛絲則以《我的名字》為核心,帶領學員透過族語發音、植物意象與感官體驗,探索名字背後的家族歷史與文化記憶,強調「每個名字都是一個故事,蘊藏著族群的集體記憶」。

實作課程由資深教育工作者江在申引領,透過聲音控制、肢體互動與情境設計,示範如何將靜態繪本轉化為動態的文化體驗。學員們分組練習說故事技巧時發現,透過語調變化與手勢輔助,能有效吸引兒童注意力,讓原本平面的文字「跳脫紙張」。有參與者表示:「這不只是學會『唸書』,而是要讓孩子透過聲音與動作,感受到故事裡的溫度與力量。」

在性平與親職教育單元,心理諮商師郭蕙寧結合繪本與互動遊戲,引導學員練習如何以兒童理解的語言談論身體自主權、性別角色與情緒管理。她強調,文化傳承不僅在於語言復振,更需透過日常互動「教孩子愛自己」。例如透過《我的身體地圖》繪本,教導兒童辨識身體界線,並建立尊重他人的意識。

由原民局營運的 picul 泰山森林書屋,長期深耕原住民族親子閱讀教育,此次課程特別針對部落文化工作者設計,強調「陪伴力」的養成。書屋主任表示,未來將持續舉辦類似課程,目標培育更多能在校園與社區推動閱讀的「文化引路人」,讓族語與傳統智慧透過故事自然融入下一代生活。

課程結束後,許多學員反應收穫豐碩。有族語教師提到:「從中學到如何將部落故事與現代教育結合,讓孩子們在聽故事時不自覺地親近族語。」另有部落講師分享:「透過身體表達故事,我更有信心將祖先的智慧傳遞給年輕一代。」書屋未來計畫將課程內容整理成教案資源包,開放部落與學校申請使用,進一步擴大文化傳承的觸角。

圖 /參與學員分組在課程上透過實際操作認真討論、互相學習。(原民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