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嬤疼孫帶出門遭停補助「親屬保母」惹議待改進
(台灣TB新聞網/記者陳信宏) 台北市親屬保母制度實施7年,三親等內家人只要完成保母訓練、取得結業證書,即可申請每月2000至5000元的補助。不過,市議員曾獻瑩指出,這原本是個立意良善政策,卻因社會局為查核照顧事實,會安排突襲訪視,三次訪視未遇就被取消補助,引發不少民怨。
他接獲民眾反映,突襲式訪查非常不人道、且對家人造成很大困擾。民眾認為,不該讓長輩為了數千元補助,要時時刻刻守在家裡等待訪視。長輩不是職業保母、而是家人,不宜用保母的標準來管理,呼籲社會局檢討親屬保母制度。
曾獻瑩表示,最近有選民投訴,自己母親領有保母訓練結業證書,平時在家照顧2歲孫女,卻因三次訪視時分別帶孫女外出親子館、返鄉探親或在家午睡錯過訪查,最終被社會局以「訪視未遇」為由取消補助。
還有文山區的家長反映,曾經因為帶孫子下南部掃墓,被要求要通報請假。曾獻瑩認為,阿嬤只是幫忙照顧孫子,補助也才2000元,卻被當作保母一樣被查勤、填表報備,應該有更人性的作法,而不是把長輩當作職業保母來管理。
民眾陳情,他們即使已向社會局說明事由,並提出其他可證明照顧事實的方式,仍被回應「無法補件、只能依規定辦理」。曾獻瑩質疑,照顧事實清楚存在,卻因社工沒看到人就喪失補助,執行方法已背離親屬保母制度的原意。
曾獻瑩指出,親屬保母制度是依據「台北市協力照顧補助實施計畫」,初衷是鼓勵家中長輩協助照顧幼兒,減輕家庭負擔。
家長可向社會局領取協力照顧補助,然而,該計畫同樣適用於非準公的保母和私托。以致於社會局用同一套制度來管理保母、私托和幫忙照顧孩子的長輩,許多管理措施背離親屬保母美意,引來不少反彈。
他要求,社會局應明確區分「職業托育」與「家庭協力照顧」的本質差異,不能將對保母與托嬰中心的管理模式,完全套用在親屬照顧者身上。
他還建議,社會局檢討訪視方式,設計更具彈性、有鼓勵性的查核機制,而非給願意帶孫的長輩帶來困擾,制度應回歸家庭支持的初衷。

- 地方新聞-07-09- 阿嬤疼孫帶出門遭停補助「親屬保母」惹議待改
- 兩岸藝文-07-09- 林永發、王萍萍、林冠廷攜手書寫藝術與生命的
- 地方新聞-07-09- 2025新北河海音樂季開跑 貢寮海洋音樂祭7/26登場
- 地方新聞-07-09- 5位大一生改造托育體系 新北市府力挺落地
- 天機神算子-07-09- 今彩539 → 05、26
- 課程活動-07-09- 洪鈞培文教基金會114年7至9月公益講座
- 產業新聞-07-09- 潮州大型徵才活動7/11登場 起薪最高4.6萬
- 名人演講-07-09- 立法委員許智傑:全民教育‧福國利民
- 綜合新聞-07-08- 114學年度基北區高級中等學校免試入學放榜 新北
- 地方新聞-07-08- 114年基隆有愛店家計畫募集令啟動 補助300萬元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