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TB新聞網
新聞首頁 > 綜合新聞 > 2025總統教育獎獲獎學生優良事蹟系列報導之七
分享到臉書FB!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推特twitter!   作者:資深記者劉志成 時間:2025-07-02 人氣:

2025總統教育獎獲獎學生優良事蹟系列報導之七

(台灣TB新聞網/資深記者劉志成)總統教育獎期待透過60位獲獎人面對生命難關仍不放棄的生命故事,讓所有面對生命挫折的學生,能從中理解並且學習其精神,並使社會互助互愛更加和諧,也鼓勵所有正在困境中的學生,不放棄自己的生命,持續揮灑生命色彩。

本文持續介紹林亭萓、許汯洧、吳俊佑、林歆璇、莊凱丞、劉玉婷、陳秉希、曾盼儒、汪麗晴等9位獲獎學生事蹟。

一、<生命如荒漠之花,不畏阻擾而萌芽綻放>林亭萓(國立台北教育大學)

林亭萓同學來自低收入戶家庭,家中無任何經濟來源,所有日常支出皆仰賴獎學金和低收入戶的補助。她自小學起雙親離異,因想脫離勞碌貧困生活,亭萓發憤圖強,精進自我。她喜愛讀書和寫作,於書寫和助人之時,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

現今,亭萓修習教育學程,期許考取教師證,並繼續升學,就讀心理科系的碩士班,預計往教師或諮商心理師的方向發展。雖處在經濟狀況不佳的情況下,但她仍奮發向學,透過積極尋找資源及個人優異成績與表現,以自身的經歷鼓舞他人,展現韌性與正向思維。

二、<揮別憂鬱陰影,勇闖創新高峰>許汯洧(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許汯洧同學出生於屏東東港,母親來自印尼,遠嫁至台灣。在汯洧四歲時,母親罹患乳癌,突如其來的變故讓家庭生活掀起波瀾。父親肩負起陪伴母親治療及撫養子女的雙重責任,其堅毅與付出不僅支撐了家庭,也深深影響汯洧的人生觀。

汯洧國三那年,因母親病逝,透過規律運動、健康飲食、藥物輔助及心理諮詢,逐漸重拾生活的平衡。在師長和親友的支持下,不僅提升學業成績,並在專題研究中取得豐碩的成果。現在,汯洧在陽明交通大學博士班專注研究視覺語言模型、計算機視覺和深度學習等領域,致力於將研究成果應用於實際業界。他不氣餒,一步步走出陰霾,以自律與毅力迎向璀璨人生。

三、<微光隧道中無懼的我>吳俊佑(台北市立啟明學校)

吳俊佑同學因病變而造成視力重度損傷的視障者,儘管視力被剝奪,但從未阻礙他追求夢想和興趣的熱情,反而成為他在追夢路上的最佳利器。

他於112學年度在全國身心障礙者會長盃游泳錦標賽暨世界中學生運動會帕拉游泳代表選拔賽中脫穎而出,打破50公尺和100公尺自由式兩項大會紀錄,且在田徑代表選拔賽中,跳遠及100公尺兩項獲得第一名,取得漂亮成績。也代表國家參與2024年世界中學生運動會田徑項目,獲國際學校體育總會(ISF)「運動精神獎」,成為我國第一位獲此殊榮的選手。他相信,只要跨越障礙不畏懼,努力克服困難,朝著目標前進,必能實現夢想。

四、<從挫折到成長>林歆璇(國立溪湖高級中學)

林歆璇同學是全盲的視覺障礙者,家境清寒,父母以務農為生,但她未曾因此在學習上懈怠,反而好學不倦,克服生活與學習的困難。

高一上學期以優異成績榮獲班級第二名,高二上學期,報名參加國際身心障礙日文藝比賽,榮獲作文組第一名。歆璇希望未來能就讀輔導諮商和特殊教育相關科系,因為在成長過程中,自己曾經歷過一些困難,但正因這些困難,讓她深刻體會在需要時對他人伸出援手的溫暖。她以積極態度克服困難不退縮,表現感動他人,成為同學榜樣。

五、<人生道路勇敢前行>莊凱丞(嘉義縣立民和國中)

莊凱丞同學的鄒族語名為voyu,小時候他被鑑定為學習障礙的特殊生,爸媽是鄒族人,父親的工作不穩定,以務農打工為主。母親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在凱丞小學六年級時,因疫情逝世。凱丞仍記得媽媽的叮嚀:「鄒族人要有振復我們鄒族傳統文化的使命,才有資格獲取前往大塔山的門票。」因此,從小他就有一個夢想,要努力讀書用知識去幫助別人。

寒暑假他喜歡回到原鄉去帶領孩子一起學習鄒族科學,也喜歡向更多民眾介紹鄒族的科學。有次到了科博館,他遇見了國立清華大學的傅麗玉教授,她告訴凱丞:「原住民就是天生的科學家,歡迎來念國立清華大學」,這也成為他未來想要努力的方向。繼續堅持並守護鄒族的科學文化,帶著原民科學走向國際。他努力於守護原住民族智慧及鄒族文化,以行動傳遞正向力量,展現高度同理心與助人精神。

六、<相遇角力>劉玉婷(連江縣立介壽國中小學國中部)

劉玉婷同學來自連江縣介壽國中,為新住民子女,父親在工地工作,母親任職於環保局,雖然家庭經濟條件有限,但沒有影響玉婷,反而培養出她堅強的性格。

且在國手選拔時成功,連續2年當選U15國手參加亞洲盃的比賽,也獲得113年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第一名、114年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第一名、114年全民運動會沙灘角力第三名的好成績。玉婷希望以後可以成為一名角力老師,能夠回到馬祖培養未來的角力選手,將自己所學的回饋給培養自己的地方。她在逆境中堅持與奮發,不僅成就自己,也成為同學們的楷模,展現了不屈不撓和無私奉獻的精神。

七、<用心聽、感受愛>陳秉希(新北市金山國小)

陳秉希同學出生後確診為聽損兒後,8個月開始,秉希配戴助聽器,也開啟了早療課程。先天聽損除了需要配戴助聽器,也導致平衡感不好,加上大肌肉發育未完全,肢體協調性不佳,經常跌得鼻青臉腫。

陳秉希除了每週基金會的語言訓練,加上醫院的職能早療、構音訓練及心智課程等,三年級時在校內國語文競賽國語朗讀竟獲得全年級第一名,更在全國聽障語文競賽中,獲得全國第一名的佳績。不僅如此,秉希也加入田徑隊,從一開始的肢體不協調,努力學習,調整自己的動作及步伐後,曾在校內徑賽中獲得全年級第一名,更被挑選為學校代表出賽,他在困頓的環境下憑藉努力不懈建立自信,在聽障語文及田徑方面展現超越的毅力,取得優異的成績,展現生命勇氣。

八、<聲命樂章 聽見世界>曾盼儒(台中市泰安國小)

曾盼儒同學3歲時確診聽力損失開始配戴助聽器。父母積極帶她接受婦聯基金會提供的聽語訓練治療,盼儒也很努力矯正口音。4歲時盼儒開刀裝設人工電子耳並搭配語言治療師與聽力師進行治療,除了課後到早療診所,假日還有到台中慈濟醫院接受語言訓練,過程相當辛苦。盼儒喜歡音樂和繪畫,她學習鋼琴和小提琴,爸媽也讓她參加中華民國兒童慈善協會的音樂課程。三年級她參加全國聽覺障礙國語文競賽口語演講,獲得第一名。盼儒也感受到寫作的樂趣,五年級時她參加全國聽覺障礙國語文競賽作文,榮獲全國第一名。

盼儒希望克服聽力的限制,活出自己生命的價值,也期許自己可以成為一個特教老師。她總是帶著笑容,積極參與班級活動,並樂於助人,積極樂觀的態度,勇於挑戰自我。

九、<鄒族女孩 勇敢去飛>汪麗晴(嘉義縣茶山國小)

汪麗晴(paicu)同學,生長在阿里山鄉茶山部落。在年幼時,父母離異,由爸爸獨自撫養,10歲那年,爸爸因病驟逝,失去至親的痛苦讓她一度封閉起自己。後來麗晴搬到姑姑家,姑姑非常慈愛,激勵她在學校裡更加努力。

從一年級到六年級,汪麗晴學業成績名列前茅。此外,也榮獲嘉義縣語文競賽原住民族鄒語朗讀優等、閱讀小達人獎,創作文章也刊登報紙,也是茶山國小合唱團的首席女高音。在體育方面也是田徑、射箭場上的常勝軍,現今的麗晴文武雙全、陽光正向,持續創造學習與生活的美好,麗晴希望能成為一名老師,回到部落教書,幫助那些和自己有類似經歷的孩子。生活雖然困難,但這並沒有奪走麗晴的夢想與希望,她更加珍惜當下,並激發出不斷向上的力量。

圖 /大專組-林亭萓.大專組-許汯洧.高中組-吳俊佑.國小組-陳秉希.高中組-林歆璇.國小組-汪麗晴.國小組-曾盼儒.國中組-莊凱丞.國中組-劉玉婷